人民元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6章 莱茵兰回归,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人民元首,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30年11月7日凌晨,19个步兵营和12个炮兵连的德军官兵在黑暗中排好了行军队形。

脚下的道路通向莱茵兰——自1925年以来德国武装力量从未踏足的地区。

11月2日国防军总司令斯特拉瑟秘密下达了代号“训练”的命令之后,约1万德军陆续按照之前的预案在此地集结。

此刻,全副武装的他们随时准备迈出右腿向莱茵兰进军,所需要的就是来自柏林的命令。

回到1930年3月。

出于对德国毁约扩军的忧虑,法国朝野普遍催促外交部长的赖伐尔重启《法波互助条约》的谈判。

华沙同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930年4月,波兰外交官利普斯基赴日内瓦与赖伐尔会面。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磋商,5月2日,法波双方正式签署《法波互助条约》(尚待法国议会批准)。

条约规定,法国或波兰“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无端侵略的对象时”,两国保证“立即进行相互支援与协助”。

5月16日,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在布拉格签署《波捷互助条约》,规定了两国在面临军事威胁时的共同防御义务。

同样是在5月2日,国防军陆军统帅部开始秘密拟定代号“训练”的进军莱茵兰的方案。

5月21日,斯特拉瑟发表演讲攻击法国“将共产主义引进欧洲舞台”,并宣称此举与洛迦诺公约所规定的义务不符。

这事实上为自己即将违背《洛迦诺公约》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

整个1930年下半年,斯特拉瑟都在等待机会。

在此期间,欧洲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方媒体所大肆渲染的法意三国反德国扩军的“斯特雷扎阵线”由于1930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而趋于瓦解,德国在埃塞俄比亚战争中对意大利的援助也使罗马和柏林进一步走近。

极右翼法西斯组织“火十字团”的猖獗以及左翼“人**线”运动的发展使得法国政局动荡,对履行集体安全义务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对德国重新崛起的恐惧暂时性压倒了内部的纷争:

1930年6月27日,法国议会以353票对164票的多数批准《法波互助条约》,法苏军事合作关系正式达成。

斯特拉瑟立即抓住这一机会行动起来。

7月2日,代号“训练”的命令正式下达。

此举引起了以陆军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为首的一大批国防军高级将领的普遍惊慌。

贝克等人的反对并非空穴来风,当时德国恢复义务兵制之后的第一批新兵刚刚入伍,可以动员的后备力量非常有限。

如果巴黎决定采取反制措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可以迅速动员90个师,后续还可以继续投入100个师。

此外,一旦法德军队发生交火,波兰完全有可能根据《法波互助条约》参与对德作战。

届时不但德军必须退出莱茵兰,民族工人党政权以及可以追溯到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再武装化的努力都有可能付之东流。

然而斯特拉瑟仍然拒绝了国防军老将们的提议,要求隆美尔继续执行“训练”方案。

历史的车轮就这样来到了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场景。

随着命令的下达,2万德军跨过边界线进入莱茵兰地区。

其中3个营的先遣部队渡过莱茵河向德国与比利时、法国边交界的亚琛、特里尔和萨尔布吕肯推进。

尽管进军的过程十分顺利,且沿途受到了莱茵兰民众的狂热欢迎,在“德意志万岁”的欢呼声中沿既定路线行军的德军并不轻松。

官兵们深信法国即将做出报复,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硬仗。

此外,指挥官们接到了隆美尔代表国防部作出的“反措施”的密令:一旦遭遇法军干涉,先遣部队立即撤离莱茵河对岸,避免与法军接火。

柏林方面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德军进入莱茵兰2个小时后,斯特拉瑟在国会发表正式演说。

他首先强调法国与波兰相勾结,本身违约在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搬空钱财:下乡的娇知青她军婚了

干饭的盘子

鉴宝:让你鉴瓷,不是让你碰瓷

三一无二

从低维开始创造世界

苏醒滴神

重生飞扬年代

金蟾老祖

重生1982,岳父一家上门逼婚

萧婉

一品毒妃:重生后嫁给病秧子王爷

偷心的西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