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元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6章 国防军体制改革,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人民元首,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按照这个进度,恐怕今年我国的武装部队就能达到300万人。”

陆军统帅部里,莫德尔正在跟斯特拉瑟汇报德国的征兵工作。

德国的扩军在国内进行的异常顺利,因为最新收复的地区为德国提供了大量兵源,这些地区的经济算不算好,许多人都找不到一份工作。

而德国当兵的待遇又非常好,自然吸引了这些人参军。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扩军之后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斯特拉瑟希望能够通过训练维持住部队的战斗力。

至少相比德法战争时期,部队的战斗力不会下降太多。

要知道高速扩军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可是非常大的,就像新兵跟老兵的战斗力差距也非常大。

“关于这点,我会安排好的,我会尽量让国防军的战斗力不会下降太多。”

莫德尔也知道减少扩军带来负面影响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国防军内部的体制需要进行改革。”

斯特拉瑟认为德国,想要打赢二战就不能像历史上那样采用那些低效的制度。

二战德国体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山头化和由此而来效率低下和内杠(如果不从道德层面来看腐败问题的话)。

后世的一系列宣传,尤其是美国资本主义宣传文娱作品出于吸引眼球等目的,在一些主打猎奇噱头的宣传中把纳粹体制描述为"黑科技而高效+绝对无脑服从"。

实际上恰好相反一纳粹体制的内斗已经影响了其军事战斗力的发挥。

总的来说纳粹德国制度可以看做一个众多山头的联合体。

希特勒作为类似"最高盟主"的角色超然于所有山头之上。

他本人无力、也不想去阻止手下不同利益集团的互相倾轧。

希特勒唯一关心的就是这些山头中是否会产生出来针对其本人的阴谋。

在军事体制方面,希特勒与陆军、陆海空之间斗争、国防军与武装党卫队、希特勒与海军/空军、不同战场之间的协调、前线兵力不足与后方人力资源浪费现象等都是纳粹德国军事管理方面的问题。

1934年希特勒成为"元首兼总理"之后成为理论上的德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然而此时NSDAP 统治根基尚部完全稳固,希特勒本人也并非职业军事将领,因此在军事问题上以国防部长布隆堡元帅为首的陆军军官团依然持有巨大的影响力。

希特勒也并不过多干涉国防军日常运转事务。

随着NSDAP 对于德国社会控制程度日渐加深,希特勒决定清楚国防军中潜在的阻碍,削弱军官团的巨大影响力。

在1938年由纳粹党徒炮制的"布隆堡﹣弗里契"事件后,国防部长维尔纳.冯.布隆堡元帅与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弗里契大将(1939年9月22日在波兰战役前线牺牲)被迫辞职。

大量对纳粹主义"不够热心"不够配合"的陆军将领被降职、贬值或退伍(其中包括后来著名的曼施坦因克莱斯特)。

同时国防部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由希特勒直接控制的"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简称okw 。

OKW 本身就是希特勒为了绕开陆军的影响,更好的控制德国军队的机关。

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对传统普鲁士一德国军事理论中着重陆军、以及"任务导向型"指挥模式的一种否定(而且这一决策掺杂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弱化了传统普德军队中陆军总参谋部的作用。

考虑到空军总司令戈林本身就是NSDAP 元老,其本身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这就使的陆军以及陆军总参谋部在经费、后勤以及作战计划制定上出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空军、海军与武装党卫队只听从OKW 的命令,陆军总参谋部和军官团对此并无干涉权;

而希特勒作为最高统帅控制所有武装部队,实际上剥夺了陆军军官团、陆军总参谋部对于战争进程的干预。

OKW 总参谋长、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本身并不是一名杰出的战地指挥官,也几乎没指挥过前线的战斗,官运亨通几乎完全靠希特勒庇佑。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希特勒面前说"是"和在文件上签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搬空钱财:下乡的娇知青她军婚了

干饭的盘子

鉴宝:让你鉴瓷,不是让你碰瓷

三一无二

从低维开始创造世界

苏醒滴神

重生飞扬年代

金蟾老祖

重生1982,岳父一家上门逼婚

萧婉

一品毒妃:重生后嫁给病秧子王爷

偷心的西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