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缆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七章喜人,逆流启明(大明世祖),飞天缆车,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初春季节,风裹着凉意,掠过绿油油的小麦,掀起了一股浪,让人赏心悦目。

陈二狗坐在田埂上,光着膀子,穿着半旧不新的破袄,里面填的芦苇絮露出了半截,他毫不顾忌,双目盯着手中的蚂蚱,怎么也停不下。

此时,他心里想着,到底是该红烧,还是直接拿着钓鱼呢?

青黄不接的时候,最是难人。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无论肚子里填多少,他都感觉到饿。

在他的旁边,就是一片片农田,茅屋瓦舍星星点点,远处就是小桥流水,河岸草坡上,黄牛低头吃草,不时地哞叫一声。

不远处,几个小孩则在黄牛身边来回折腾,活跃得不行。

炊烟犬吠,形成了一片北国田园风光。

附近的水塘旁,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下去摸鱼,可惜浑浊的水面让他们一无所获。

至于去河里捞鱼,得过巡河的族老那一关,他手里拿着扁棍,碰到小孩子过来就是挥舞,凶神恶煞,吓退不少。

所以,陈二狗别无所想,要么下塘摸鱼,要么钓鱼。

他的小脑袋瓜不住的在思量着,下面凉飕飕的,让他不住挠着。

“二狗,二狗——”

忽然,远处带着个破草帽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则一边跑着,一边喊:

“有你家的信到了,你哥托信回来了——”

陈二狗猛回头,手中的蚂蚱死死地抓住,然后一股脑地起来,浑身粘着黄土及青草。

他的大哥,20来岁还没有媳妇,所以就去参了所谓的军,去了东北,这几年陆续的寄回来了不少钱,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而带信的,则是去镇上赶集的。

大明三百年来建立起驿站系统,这几年不断地修复,呈现出巨大的活力。

而且,伴随着乡三老的设立,乡一级的行政机构逐渐受到认可。

乡辖十几个村亦或者几十个村,县上的民信局,在在各乡派人传信。

村上的人赶集时,也会托人去收信。

“好嘞——”

二狗忙不迭接过木匣,然后喊道:“铜板待会送给你家。”

“不用了,拿鸡蛋就行了。”少年不假思索地说道,然后又跳跃的向着远方而去,嘴里喊着亲朋好友。

在民间,铜板是交税,入城买东西的珍贵东西,鸡蛋则是最常用的替代品。

陈二狗叹了口气,三个鸡蛋,这两天又吃不上了。

不过怀揣着木匣,他心中极其欢喜,不知道大哥又寄回来什么。

虽然里面没有哗啦哗啦的响,但他心中却饱含期待。

蹦跳了好一会儿,才回到村中,绕了三绕,来到了一处偏僻的茅草屋。

半旧不新的院子门口,被收拾的干净利落,只有一些杂泥和鸡屎极为显眼,这在农村很是常见。

房前屋后,种植着大量的蔬菜,这是家里的主菜,野菜这个时候可不好寻摸,毕竟北方山少。

爹在屋后锄草,而娘则在屋内收拾着。

七八岁的二狗帮不上忙,只能随处乱玩。

虽然他叫二狗,但前面那几个哥哥早就已经夭折,后面则是五六岁的弟弟妹妹,在院子里和泥巴。

“爹,娘,大哥来信了!”

二狗的一声吼叫,让整个房间都震动了。

“二哥,二哥——”几个弟弟妹妹跳跃着,欢叫着。

年幼的他们虽然没弄不明白信的含义,但却知道又能吃上好东西了。

爹娘则放下手上的活,迫不及待地过来,一眼就看到了其怀中的木匣。

爹一把抢过来,然后与娘回到房中仔细地翻阅着。

良久,爹才出来:“走,去村口,找赵先生——”

村里识字的不多,社学的赵先生则是为数不多的读书人。

社学,在村落渐渐恢复之后,几个大姓人家就凑钱重新办起来社学,就在祠堂中。

很快,一家人都昂起胸膛,身上的衣裳虽然说破旧,但他们丝毫都不胆怯。

一路上,村里的亲朋都露出羡慕的目光:

“陈大脑袋,你大儿子又寄信回来了——”

“是啊,刚寄回来。”陈大脑袋昂首挺胸,满脸的骄傲。

“真好,不知有什么好东西寄回家里了,我要是有这个儿子,少活十年都值了。”

来到社学,一家人的态度立马就变了。

之前的昂首挺胸,此时却弯腰勾背,态度别提多恭敬了。

而他们的手中,则拎着两个鸡蛋。

赵先生一席长袍,洗得条顺干净,脸上略带红润,与乡间平民百姓的贫穷,干瘦格外不同。

整个人都显出一股卓尔不群的气质。

即使他是个连童生都不是的读书人。

但,到底是读书人。

乱世后的盛世,读书人的重要性再次提高。

他斜眼一瞥,是陈家人,心里就知晓是书信事,所以就施施然地坐下,等着一家人的到来。

陈二狗和家人一样,眼睛里满是崇敬,身体不自觉地就矮半寸。

他毫不怀疑,只要自己的态度有一点点不恭敬,他爹的耳光就是立马而至。

用他爹的话说,赵先生不久的将来,就是官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得比族长还要恭敬。

“赵先生,这是我儿子又写来的信……”

陈大脑袋将粗糙的手掌在衣服上擦拭一下,即使它,已经被洗得发白。

小心翼翼地捧去书信。

赵先生眼皮都不眨,直接道:“下次不要带东西过来了,这点小事不值得。”

话是这样说,但鸡蛋在桌上放置时,他丝毫屁股都不挪动,就直接拿过书信,细细看了起来。

不一会儿,他竟然直接惊起,呼道:“陈大脑袋,你大儿子要回来了。”

“回来了?”陈大脑袋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不是三年的时间到了吗?陈信这小子在东北辽东参军了半年,他说开垦了上千亩亩地,朝廷给他发了一百亩如今发达了,就想着带一家人过去……”

东北的建设兵团,是迁徙百姓的变种。

招募农村的青年入伍,让他们开垦土地,建设边疆,然后再用土地诱惑其一家人搬迁。

相较于之前直接强制迁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毕竟破家值万金,再加上宗族姻亲等牵扯,哪一次不是弄得人心惶惶难以终日?

而且,这样做的话对于朝廷来说成本极高,百姓、朝廷都没好处。

而用招兵的方式,间接移民,就能很好的处理此事了,更为缓和。

“乖乖,一百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寒门枭士

北川

刑警日志

刹车很及时

弃妃竟是王炸:偏执王爷傻眼倒追

乐呦呦

勿扰,真千金她保送清北直博了

苏沐叶

我都元婴期了,你跟我说开学?

妙妙酱丷

叶宁罗舞苏倾城

老韩reb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