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圣人无名
肥鸟先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4章 圣人无名,妻子和闺蜜相处影响到家庭,肥鸟先行,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圣人无名
李春芳这段日子心情不错。</p>
朝廷没什么大事情,内阁的日常事务,有高拱、张居正和赵贞吉在,李春芳大可以放心的“无为而治”。</p>
李春芳平日里要做的,就是保持一下内阁的平衡,在三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站出来拍板一下,政务就能安稳的运转。</p>
无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有为才能无为。</p>
李春芳看来,黄老不是不好,而是除了西汉开国的那些人精,后人鲜少能将黄老玩好的。</p>
没办法,黄老一派还是太注重资质了。</p>
比如李春芳奉行的执政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因之循理,固能久长。”</p>
黄老绝对不是因循守旧,而是要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而改变政令。</p>
而李春芳心中最好的皇帝,则是先帝嘉靖那样的皇帝。</p>
所谓“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有主周。”</p>
简单的说,就是为人君的必须要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如果君主不通人情道理,那么群臣就会发生骚乱。</p>
人间没有一点声音是不正常的,对内对外都没有交流,又怎能知道天下大事的演变呢?开放或封闭使用不当,就无法发现善政的根源,可见为人君者必须普遍通晓事理。</p>
当然,在李春芳看来,当今皇帝比起先帝还是差了一些,毕竟世宗皇帝用人还是很厉害的,今上则还要依靠内阁来执政。</p>
用内阁就用内阁吧,李春芳也认为只要“主上无为,臣下有为”,大明朝也不会出事。</p>
李春芳走进内阁,先看到自己桌案上的报纸,刘珺已经贴心的将《西游记》那版放在了最上面。</p>
李春芳看了一眼正在整理碳炉子的刘珺,对这位印君舍人更是满意。</p>
坐下后,刘珺递上来热腾腾的茶水,李春芳看向这一期的奏随事考成疏》?</p>
作为皇帝,隆庆皇帝还是称职的,他读完了苏泽的奏疏,眉头皱在一起。</p>
通政使李一元的脸色更难看了,如果皇帝立场模糊,那言官就会更来劲,到时候奏疏就会堆满通政司。</p>
等到皇帝看完了奏疏,揉了揉眉头,隆庆皇帝看向李春芳,他已经明白为什么李春芳这个首辅要亲自入宫,原来是为了苏泽这份奏疏。</p>
“李首辅,你怎么看?”</p>
既然是公事,隆庆皇帝就称呼李春芳职务了。</p>
李春芳躬身说道:</p>
“陛下,臣以为苏翰林的奏疏可行。”</p>
隆庆皇帝意外的看向李春芳,自己这位内阁首辅,平时极少发表意见,但是每次发表意见也都能在内阁一锤定音。</p>
也亏着李春芳在内阁,要不然高拱和张居正立刻就能斗起来。</p>
历史上也是这样,李春芳离职后,高拱张居正斗争立刻公开化,这也是隆庆皇帝死的早,要不然就是另外一场内阁大战了。</p>
揉了揉眉头,其实皇帝也对六科都察院烦透了。</p>
隆庆皇帝又想起了去年的元宵灯会,也是这帮言官反对,内阁才迫于压力不肯办。</p>
整个隆庆二年,皇帝也是多次惩罚言官的,但是这些人依然不断的闹事。</p>
苏泽奏疏中那句,“宪纲肃而谠论兴,官谤息而实事举”,也确实让皇帝心动了。</p>
但是心动还是不够的。</p>
涉及到言官系统的改革,如果没有内阁的强力支持,强行改革反而会惹得一身骚。</p>
权术强如嘉靖,有时候面对言官也是无可奈何。</p>
苏泽对于六科和都察院的改革方案,以六科督导都察院,在以都察院督查地方,用绩效来约束言官,扭转务虚空谈的风气,作为皇帝自然是支持的。</p>
但仅仅是李春芳一个人的意见,还不足以让隆庆皇帝改变想法,年关将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p>
隆庆皇帝又问道:“是卿一人的意见,还是内阁的公论。”</p>
李春芳说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