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有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章 道友,我在唐朝当神仙,青木有信,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道友
李白走过来,放下酒壶,问:“江君唤我何事?”</p>
江涉道:“那日为你开了天目,教你能看见那些东西,昨日忘收了此术。成日见鬼神形貌,并非善事。”</p>
“好在你胆子大些,没被惊了神。不然就是我的过失了。”</p>
李白下意识摸了摸眼睛。</p>
他现在是能看见一些古怪的东西,有时候冷不丁瞧到教人吓一跳,但多适应适应,能瞧见鬼神,比旁人多了不少趣味。</p>
他在鹿门山住了有段时日。</p>
跟着元丹丘一起采药,同孟浩然一道访友,在这山间快活自在,也常入本地高门,参加诗会文会。</p>
自恃对襄阳城池内外,熟稔于心。</p>
如今却才知道。</p>
原来卢家宅子的树前有个吊死鬼。原来鹿门山山上有许多山野精魅,甚至还有一个活了八百多年的老山神。</p>
才知当年汉光武帝入梦,并非假事。</p>
另一个世界一直都在这里。</p>
山鬼见其形,精魅闻其踪。神鬼数十年如一日,就在这里生活。</p>
只是凡人无知无觉罢了。</p>
李白问:“若是去了这能耐,那还可见山神吗?”</p>
江涉笑道:“山神为一地山川之主,非是阴神鬼魅,若他想让你瞧见时,你自当能瞧见。”</p>
话里的意思便是,若山神想要隐匿踪迹,不现身于人前。</p>
那便是看不到的。</p>
李白又问。</p>
“那还可能瞧见山间精魅?”</p>
“看不见。”</p>
李白便静静思索着,过了一会,拱起手,道:</p>
“江郎君,在下能否保留这天目?”</p>
“在下平生从未见识到这样仙神之事。我自蜀州来到襄州,沿途走过上千里路,最多所见,不过是隐居的道人。那些被人推崇的方士,所拥有的道法,恐怕还不如诈了卢大的那三人。”</p>
“自然,并不应该以高洁的隐士,和诈人钱财的骗子相提并论。”</p>
“道士并非不好,只是非我所求。我所求之道,是学仙人的道途。”</p>
“为真道也。”</p>
“非是香火供神,日日敲钟的行当。”</p>
“昔日孔夫子勉弟子,于书中有言,‘朝闻道,夕可死矣。’”</p>
“在下,亦如此乎。”</p>
院子里很安静,元丹丘出门访友去了。只有南边房里有两个僮仆,隐约听到主人家似乎在谈事议论,都闭着房门,并不出去。院中只有李白和江涉两人。</p>
树叶簌簌作响。</p>
两人一站一坐,都在树荫下,乘此荫凉。</p>
前几日所见太过离奇,在梦中停留七日更是难以想象,而那游梦之国,居然是树下虫蚁的乐土……种种的一切,在李白心中堆积。</p>
年少读书时,所见的神仙之道,就在他面前掀开一角。</p>
太过瑰丽,玄妙非常。</p>
李白只稍有停顿,便继续说。</p>
“我从前只在书上见过这样的故事。遇到江郎君,才见识到这鹿门山竟真存在主山之神,见树下蝼蚁之国,同游梦中,不胜唏嘘感慨。”</p>
“从前我等庸庸碌碌,无知无觉,这岂不是和树下那些蝼蚁一般吗?”</p>
“如今一朝得闻,若涸泽之鱼得遇江湖水。”</p>
“珍之愈命,不愿失之。是以更加爱重。”</p>
江涉听完他对道的向往和珍重,听得很认真。</p>
他点了点头。</p>
“我明白了。”</p>
“你想保留,自然是可以的。只要不心生畏惧就好。”</p>
李白说完那句话。</p>
既然已经开口,心中积蓄的疑问压也压不住,像雨后新笋破土而出。他定定看着江涉,问的执拗。</p>
“白还有一事要问。”</p>
“江郎君为何不收白为弟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