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六一章王世充注定空欢喜?,盛唐血刃,tx程志,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过,李世民虽然勇猛,秦琼虽然无畏,程知节虽然彪悍,可是他们带给的却仅仅是郑军将士的伤亡,对于整个战局却没有任何改变。

龙山大峡谷内的唐军玄甲骑兵从五千余人马,变成四千余人马,再到现在已经不足三千骑兵了。他们从长达三十余里的山谷,三十余里的活动范围,已经慢慢被压缩到了二十五里,二十里,

如今三千玄甲骑兵已经被压缩到了将近不足十五里,此时的郑军战车部队就像一条致命的绳索,勒在唐军士兵的脖子上,一点一点将唐军将士窒息。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兵车行》,战车夏朝时期开始出现在了战场上,迅速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王者。甚至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战车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的基本因素。

从商经西周至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的主要装备,车战是主要作战方式。至于骑兵与战车之间的对抗,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事实上,战车的威力远比骑兵大,只不过战车的速度慢,没有骑兵的机动优势,有加上造价太高,渐渐没落了。

李世民望着两百辆郑军战车呼啸而来,直感觉头皮发麻。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李世民毫无畏惧这些战车,他甚至可以拿起一百种克制战车的办法,然而在狭窄的龙门大峡谷内,后有烈火断路,前面有战车,在狭窄的空间内,战车那原本移动速度慢的劣势,从这龙门峡谷给很好的弥补了起来。

李世民的一张脸本来是平和的。虽然有几分彪悍,但仍然算得上英俊,然而此刻却被怒烧成狰狞小一双眼睛本来是狭长而漂亮的,他借此曾迷倒过不少少女,这时不知不觉间却瞪成了滚圆的形状,就好像佛庙中的怒目金刚!而那双手更是布满了青筋,若是还有人能靠近仔细看的话会觉得那真的是一双人类的手么?

李世民已经浑身浴血了,可是没有一滴血是他自己的!李世民这副可怕的形象就如他刚从血池肉沼中爬出来一般,真是各大宗教经典中所描绘的恶魔,让所有敌人见到了他就害怕,就脚软,甚至连畜生都被他慑服了!

可惜,郑军士兵还有太多了。雪上加霜的是,大青山与龙门山两侧的八牛弩与投石机,不时的发射着石弹或弩箭。

在龙门峡谷的狭窄空间里,郑军的投石机,每一颗石弹都可以轻易带去数人十数名玄甲骑兵,望着视为命根子的玄甲骑兵一个个含恨倒在龙门大峡谷内,李世民的眼睛快要瞪出来了,可是这对现场的局势,却不能有什么的意见。

李世民连续冲击了十数次,却没有将郑军的车阵冲散,反而被郑军的战车,一步一步压了回来。

就在这时,程知节扑通一声坠马战马。

秦琼大惊失色,大吼道:“老程……”

也幸存现在玄甲骑兵失去了速度,程知节并没有被后面的骑兵撞到,他吃力的爬了起来。程知节呲牙咧嘴的道:“没事,俺老程皮糙肉厚……”

秦琼借着火光,打着着程知节肩膀上的弩箭,一脸提成。护肩是铠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御力非常强的地方,仅次于正胸。可是护肩现在已经被弩箭穿透,可见这支弩箭的的劲道之强。

就在这时,李世民冲到秦琼与程知节身前,看着程知节的伤势,暗暗松了口气道:“好险,再差一指就伤到骨头了,你这条胳膊也废了!”

然而,朱粲一身铁甲,手持长矛,站在第二排第二列位置,压着步子,缓缓向前。朱粲大吼道:“压住步子——稳住——保持队形!”

随着他的口令,食人恶魔铁甲军团的步兵方阵以缓慢的步速逼向李世民的玄甲骑兵。

恶魔军团虽然臭名昭著,不过否认,这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军队。第一排接战。朱粲喊出了口令::“杀——!”

第一排恶魔军团步兵齐齐刺出长矛,将被惊呆了数十名玄甲骑兵薛当场刺死。

朱粲再次喝令:“收——!”

恶魔军团的步兵齐齐收戈矛。

“进——!”

恶魔军团的步兵,又整齐的向前踏出一步。

李世民在这个时候,也生出一股久违的无力感,战车阻挡住了玄甲骑兵向南突围的生路,虽然郑军战车已经不足二百辆了,可是玄甲骑兵也耗尽了体力,再也无法向前突进一步。五千余玄甲骑兵,此时不足两千骑了,他们被压缩在不足十里的范围内。

就在朱粲率领食人恶魔军团从龙门山上往山下发起进攻的时候,对面山上大青山山上的郑军也发动了进攻。

三面同时进攻,李世民所部岌岌可危。

程知节一脸苦笑道:“俺老程能跟秦王殿下同生共死,也不枉此生!”

李世民知道全军将士此时已经丧失了信心,士气直转而下。可是他作为军中的主心骨,别人可以绝望,他却不能。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现在说死还太早了,咱们还有援军,王世充小儿,注定要空欢喜一场!”

秦琼心中充满了疑惑:“我们有援军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雾都侦探

虾写

我在杀戮中诞生(我在地狱中诞生)

正义迪

旷世骄子陈铁林清音_

佚名

大国工程

和光万物

我们的电影时代

渔雪

会穿越的道观

古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