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七零章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更),盛唐血刃,tx程志,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七零章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更)
前来应募的河北民夫,按照陈应布置的规划,开始施工。所有的工程材料,都是就地筹措,原本陈应只想虚张声势,随便糊弄过去,反正他只是争夺人心,哪怕这些民夫都是砍伐一些树木,垒几道土墙,他同样也会给前来应募的民夫粮食和钱财。
不过,当陈应全程看完了沙河河堤,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由于连年河北都在打仗,即使窦建德得到洺州也不过数月时间,所以这段时间河北各州县的官府,几乎未能行使官府职能,整个修缮的河堤,都是附近百姓自的修出来的泥堤,别说洪水,就是站在河堤上跺几脚,河堤上的泥土,都会扑簌扑簌往下掉。
鸡泽附近湿地,雨季通常都会在七八月份,也就是说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那个时候,正是庄稼收割前夕,一旦暴雨如注,这个泥堤就如同纸糊的一般。
所以,陈应就改了主意。命令民夫修建既可以泊船,又可以防洪抗涝的河堤。泥堤自然是不能用的,可以想烧制石灰,以石灰与粘土夯实成三合土,可是附近又找不到可以烧制石灰的石料,无奈之下,陈应只好命百姓就地树起数十座砖窑,烧制青砖,专门用来修堤。
这样以来,工程量会增加数倍,而且投入也会相应的增加,原计划三万民夫施工三个月,恐怕需要五万民夫,甚至更多。
“这个没有必要吧!”李神通实在想不通陈应为什么出力不讨好,如果这一仗打败了,这座河堤,可以惠及沙河湾附近十数万亩良田,然而一旦失败了,就全部便宜窦建德了。
陈应淡淡的道:“平复河北,乃本将军份内之事,可是这社稷民生,也不得不关注。朝廷诸公远在长安,肯定看不到,淮安王不会也看不到这泥糊的河堤经不起涨水时的洪水冲击吧?一旦汛期到来,沙河湾此地十数万亩良田被淹,颗粒无收,这些民众生计没有着落,到时候,他们如果再反,朝廷岂不是要浪费更多钱粮?”
李神通也不是蠢人,他转念就想到陈应是在提醒什么凶险,陡然间吓了一身冷汗。他是河北道行台尚书左裸衣,可以说是将来河北百官之,一旦这个简陋之极的泥堤溃坝,他要承担渎职之责。
百姓是最为朴实的,虽然他们不懂水文,也不懂河工,可是他们却知道这个泥堤肯定承受不住暴雨的冲击,往年这附近都是荒地,可是随着窦建德建都洺州这里的土地都被利用了起来。一旦暴雨冲溃堤坝损失的是他们。
所以当陈应提出修河堤的时候,原本还在迟疑要不要给李唐皇帝老儿卖命的河北民夫也丢下了心中芥蒂,提着自己工具,来到河堤工地上,加入施工的大军中。
短短一半天功夫,数千周围的民夫已经展开热火朝天的工作,他们把河沙从河底捞出来,放在河堤上晒着,只需要三两天功夫,就可以用筛子筛出来能用的沙子。众民夫都在埋头苦干,挥汗如雨。
不少年迈的宗老和族老在给自己族中的子弟和后生们鼓劲。正如所谓的农民起义一样,主体是农民,核心却往往和农民没什么关系。陈应在沙河湾修建河堤的消息传开,众河北世族明显感觉到了一个信号。
……
清河崔氏府邸,一名年过中旬的文士,拿着一封信在细细的端详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清河崔氏,“四大家族”之。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家族”——这个四大家族可是官方的评价噢~~其中的北魏开国元勋司徒崔浩,更是将清河崔氏推向了第一个颠峰。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二十三人做过宰相。唐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文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杜甫的母亲,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
此文士不是别人,正是崔氏之崔通。
崔通放下密信,因为他刚刚知道陈应此时居然在洺州没有打下来的时候,居然募集民夫,修缮沙河河堤,这件事情本来也没有什么,陈应只是担心等到汛期到来,沙河湾周围的十数万亩良田被洪水淹了,肯定会造成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可以说,这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可是崔通却不这样认为,他坚定的认为,陈应一定是有了过人的底气,可以保证在秋收之前解决窦建德,收复河北。
窦建德会败亡。
这件事情,崔通毫不怀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