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小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章 监国公主(上),小族长的奋斗,清河小子,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城,皇宫,乾阳殿。
今日朝会,本是个普通朝会,但因为是“监国公主”首次临朝参政,因此倍受瞩目。升平公主一向深居简出,除了那些重臣或者特殊原因被皇帝召见,而进过内廷的人外,其他人其实是没有什么机会见到她的。再加上本朝还从来没有过“公主临朝”这样的先例,因此今日这场特殊的朝会,不仅没有人缺席,大家的精神还都特别地饱满,像极了现代社会,知道有美女老师要来上课时,那些精神小伙的状态。
只不过,等他们进了乾阳殿时,才发现公主殿下并没有现出真身。而是在御座之旁,用屏风和帘幕隔出了一个小房间,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里面确实是有个人影坐在那里,似乎还摆着张桌子,但也看不太清楚。总之,乾阳殿里的这个场景除了新鲜外,还很有些神秘感,而神秘感往往会引人心生某种敬畏。这让那些原本对于“公主临朝”还有些不以为然的官员,也都不由自主的严肃认真了起来。
毕竟大家是来这里开会,处理政务的。因此,尽管心思各异,但在“鸣鞭”之后,朝会还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开始了。先是礼部汇报了一下今日朝会的参会情况,如今日有多少人参会啊、有什么地方官员入京述职啊、有哪些官员因故请假之类的;然后,兵部会汇报一下国防状况,主要就是边关是否安定如常;然后,就是个别官员的具体奏事环节,而官员们则会对这些事情进行讨论,并定下解决方案。当然,事有轻重缓急、难易之分,所以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当场得到解决的。有时候因为事情太复杂或者官员们意见始终无法统一,这种问题若非实在是太过紧急的话,便会暂且搁置,择日再议。毕竟政务比较多,不能影响到后面的议程。朝会毕竟是公开的场合,上面还有皇帝在盯着,一般情况下,大家还是本着“公事公办”的态度来的,所以气氛上还是比较严肃的,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什么人胡搅蛮缠或是故意捣乱的。
其实国家的大部分政务都已经分派给各个部门具体负责了,六部各管一摊,各负其责。一个国家,有那么多事情,也不可能啥事儿都要上到朝堂里来决定的,这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只有那些比较重大的事项,比如涉及到重要的人事变动,波及面比较广的事项,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的项目,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之类的事情,确实是需要大家在一起进行讨论及分工,才会上到朝会里来的。不过,哪怕即使是这些事情,基本上也已经在三省六部里先研究过了,制定出一套甚至是几套方案了,朝会上只是需要决定一下要采用哪一套而已。
今日朝会,头几件奏事,大家商量过后,倒是都顺利的解决了。将决定好的事情,拟好正式公文后,便呈请“监国公主”盖上印玺就算是完成了。朝堂上,波澜不惊,虽然是“监国公主”第一次临朝参政,但和以往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直到一件引发极大争议的事项,被提了出来。
事情是这样的:西南地区的许多地方,自前年年中开始,便一直干旱少雨,造成粮食欠收,饥民不断增加。本来对于自然灾害的处置,朝廷是有一套应对机制的,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民间都需要积极的响应。只是,这一场旱灾不仅持续了两年,而且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虽然朝廷一直努力的在救灾,然而灾情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发的严重了。受灾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偷懒懈怠,也没有隐瞒灾情,因为受灾的地方和百姓都太多了,根本瞒不住。而持续的干旱,所造成的粮食绝收、草木凋零、飞蝗遍地等等惨况更是被持续不断的汇报到了京城。几个月前,甚至于在当地官员发往京城的奏报中,还出现了如“流民塞道”、“人相食”之类的恐怖字眼。
看到这种奏报后,皇帝自然是坐不住了,急令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赶紧下去灾区督导组织救灾,也下旨让各非受灾地区尽量筹措粮食运往灾区救助饥民。然而又是两个月过去了,这些措施居然还是收效甚微,灾区民生凋敝、饥民变成流民甚至有一些已经开始演变成乱民劫匪了。而随着地方政府在治理能力上的逐渐丧失,又反过来加重了灾情。救灾措施再好,若是无法执行到位,那也没什么用的。而最可怕的是,这些饥肠辘辘的人正在逐渐的聚集、合流,照这个趋势,或许用不了多久,一场巨大的反动叛乱,就会在西南大地上演了,形势严峻、岌岌可危啊。
然而,朝廷中对此却一直在互相推诿扯皮,局势眼看着就要失控了,可是这个烫手山芋却没有谁敢出来接。因为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御史台这段时间以来,几乎天天上奏弹劾。而被其点名的人,从中央到地方,从各部主脑到基层官员,几乎被骂了个遍,而其用词之刻薄难听,更是犹如狗血淋头,每每令人破防。
“说你们尸位素餐,你们还不服气吗?两年了,西南的情况不仅没有丝毫的好转,反而每况愈下。当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这些难道还是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