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折磨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煎茶,在异世界化身折磨怪,喜欢折磨人,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呼呼!校长,非得爬这座野山吗?”戴眼镜的年轻人背着个小包袱蹲在一块小平地上大口的喘气。
“哈哈哈!年轻人要多锻炼身体啊!搞定了修堤的大事心情畅快,自然要出来逛逛了!”
“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峰以启轩。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年轻人将自己的包袱理了下缓缓说道:“野山吗?唐代刘禹锡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说完便继续沿着开满野花的小径向上攀登。
在山腰之处向东望去,便能看见远处的运河上的点点白帆,还有放假的孩童们牵着的风筝,可这些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飞鸟飞的却没有白帆飞的高!在堤上垒土的工人,只需伸展手臂便能摸到风筝。
两人蹲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俯瞰着脚下的县城和运河,一缕缕炊烟从每家每户的烟囱中长出来然后在天上汇成了一朵云,这朵云却也被山风卷了过来。
戴眼镜的年轻人啃着干粮就着水:“校长,我闻到了梅干菜扣肉的味道!还有菱米炒青虾仁!”他将自己手里的干馒头放了下来,原本就寡淡的食物此刻味同嚼蜡。
一旁的年轻人笑了笑,拿出水壶喝了一口水:“你的鼻子可真灵,安居乐业。这样我们做的事才有价值啊!”
“松风吹解带,空知返旧林。”年轻人嘴里念叨着诗句,毫不在意嘴里的干馒头是什么味道。
两人就这么悠闲的半躺着,悠闲的吃完午饭,然后悠闲的往山上去,但黄梅天,十八变,瞬息之间山间的大风带出些冷意,劈里啪啦的雨点就斜打下来,雨滴并不大,但下的却十分的整齐,将运河,县城,还有这整座山都包裹了进去,天地间都被这片白色模糊了。
两人迅速将包袱中的雨伞撑开:“校长,这雨看着一时半会停不了,我们是不是先回去啊?”
正处于半山腰上的年轻人望着朦胧的山顶:“此行还没到目的地了,还有一点点路程!走吧,咱们抓紧时间!”说罢年轻人将裤腿和袖子挽了起来,然后大踏步的向前走去。
戴眼镜的年轻人也有样学样然后快速跟了上去:“校长!上山顶走这边!”
前面的人脚步并未放缓,反而大笑道:“哈哈,不,是这边!”
两人冒着雨一路奔行,脚下的路虽然泥泞,但这周遭的风景与山上其余处完全不同,但又十分的自然和谐。年轻人在一片干净些的空地驻足观望,松柏,竹子,桃,梅,银杏?
在一座山上能确实能同时栽种这些植物,但松柏和银杏需要栽种在山顶的阳坡上,梅树则适合在半山腰,竹子到是遍地可栽,可这些东西同时出现多少还是有些令人惊讶的。
远处道观门口的青石之上,一位眉心竖纹如刀刻,道袍下摆存墨渍的老道士正双手捧着陶罐承接雨水,口中高声念诵:“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年轻人听到这话转身面向老道:“至人之用心若镜。”
戴眼镜的年轻人挠了挠头:“这是庄子的那一篇来着?”
老道听闻年轻人的回复也是朗声大笑:“请入此门,我给二位再变个戏法?”
年轻人将伞一收立于雨中,左手抱右拳抬至膻中穴,身体弯曲三十度,然后向直至门槛处提袍跨了过去,大门上的门匾上有两个常人看不懂的字符。
而观中却并无各式道家神仙像,堂中挂着的是三样玩意,桃木剑 竹算筒 一杆旱烟枪。
道观中间别出心裁的安了个亭子,亭子在小池中心,池中是成片的风摆荷叶,在池塘的边缘更是开满了淡黄色的野花,年轻人微微一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说罢两人便坐在了亭中。
“不可坐道长左侧。”
“为什么啊校长?”
“因为那是青龙位,此为护法神常驻之处。”
“年轻人讲礼数是好事!”老道单指抬着瓦罐的底座快步走来:“但在此无需讲这些繁文缛节!”
“恭敬不如从命!”年轻人也不再拘束,静待老道为他们泡茶,老头打开亭中石桌上的木盒,从中倒出些碎茶沫子放入陶罐中,然后也未见生火就将陶罐盖上了:“你们来的巧了,这无根之水并非常有!”
戴眼镜的年轻人抿着的嘴巴撇了撇,这碎茶沫都是脚夫和码头上的力工,混合枣核、橘皮熬煮的,实在是有些上不得台面,就算他们不是贵客,但至少也算个客吧?
“还未请问道长名讳。”
“山野小道而已!倒是你啊,世家大族出身,又是官老爷,怎么会到这来?就为了看我变戏法?”
年轻人顿了顿,微微摇了摇头:“并非如此,也并非看变戏法,而是请教道长。”
道人笑而不语,指了指陶罐和三人面前的杯子:“饮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