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778章:下点猛料,逍遥江山,一景之月,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是什么东西,人家堂堂县令大人招亲,用得着你来参合?”一个公子冷声骂道。
“大胆狂徒,竟敢辱骂当朝大学士?”身旁樊忠立即站了出来,冷声喝道,他头一次负责众人的安全,未免紧张了些。
“大学士?”众人微微楞了一下,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惊讶。
这也难怪,自从大明建立以来,洪武爷大兴冤狱,诛杀功臣,洪武十三年,杀胡惟庸,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寻常百姓只知大明的天下,往日位极人臣的宰相大人,从洪武爷后再也没了,至于洪武爷在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的大学士极少听闻,因此知晓的人并不多,要说这个官名真正从庙堂走入民间,变成人人皆知的大学士,说起来还是朱瞻基的功劳。
这位天子登基后,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大学士的权力慢慢提高,也从那个高高的庙堂传了出去,渐渐被世人所熟知。
到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入内阁,自此之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大。虽有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末年的反复,可到成化年、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代表。权势更进一步。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所行之事被认为多荒谬不经。可也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大乱。明世宗朱厚璁的嘉靖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等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等张居正当权的时候,昔日不显眼的大学士,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眼下大学士的名头却是吃香的紧,至少从樊忠一声呼喝后,众人没有露出半分惊讶的神色可以看出,寻常的百姓根本不曾听过大学士的名号。
但大学士的声名,旁人不知,李卓身为朝廷命官,自是知晓,永乐年,成祖爷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政务自此始,称为内阁,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实权,号称辅臣。可以说是当朝一品大员,乍听之下,如何不惊讶。
“大学士——?”李卓心头惊讶万分,急忙上前道:“卑职李卓见过杨大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士奇,眼看众人并不没露出惊讶的神色,倒也不在意,冲着众人微微一笑,道:“李大人不必拘礼,起来说话?“
众人见堂堂县太爷对杨士奇如此恭敬方才有些回过神来,又见太子的护卫如此看重此人,隐隐觉得这大学士的身份不一般,刚才的吆喝也立即停了下来,开始打量杨士奇来,更有人则是期盼他快些出题,好看一场精彩的比试。
场上最高兴的应该是李卓了,今日也不知吹了什么风,先是太子殿下驾临,如今是当朝大学士,他一个七品县官,除了当初中了科举中了进士如此风光了一回,如今十几年了,都不曾这么风光过,一时如竟有些恍惚,好在他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稍稍感叹了一下,便清醒了过来,当朝大学士要给自己出题,这可是求也不求不来的好事,焉有不答应的道理,他一早就听说了,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都是翰林院翰林编修一职上被选拔出来的佼佼者,道德文章都是一流的人,胸中的才学可比自己强多了?有他代为出题,最好不过了!“
“那就有劳大人了?“李卓恭敬的抱拳行了一礼道。
杨士奇缓慢的摆了摆手道:“举手之劳,李大人客气了?“
“这个老家伙来凑什么热闹?“杨峥有些不满的看了杨士奇一样,杨士奇呵呵一笑,不动神色的走了过来,低声道:”老夫来给殿下下点猛料?“
“猛料,还不是诗词歌赋,难道还有别的花样?“杨峥极为鄙视的白了他一眼,不再理会。
杨士奇也难得理他,径自走上前道:“两位都是才学之士,光比诗词歌赋怕是比到明日早晨,也比不出所以然来,不如换个法子比一比如何?”
沈公子也觉得诗词歌赋不足以彰显自己才华,点了点头道:“一切听杨大人主意?”
玩了一路的诗词歌赋,杨峥也有些腻,笑道:“杨爱卿有此雅兴,那就请出题吧?”
杨士奇见两人无意见,点了点头道:“那老夫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这题老夫便出了?”
众人被李卓磨蹭了一番,早有人不耐烦了,若不是看李卓以县令之姿对杨士奇如此恭敬,又加上他气度不凡,怕是早就叫嚷起来,之所以还没叫嚷,多半是冲着杨士奇那句换个花样比试,好奇心下,多少有了些耐心。
^^^^^^^^^
月票都被追上了,诸位有月票的书友么莫要吝啬手中的票票哦,拜托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