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268.2317章:试从意外看风味,逍遥江山,一景之月,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吉祥对王振颇有几分畏惧,听他呵斥,倒也不敢言语。
杨峥似没听到二人对话一般,他站在哪儿,一会儿看看这块石头,一会儿又看看另外一块,时而用东西敲打几下,时而放在阳光下看一看,整个人竟变得十分忙碌。
众人看他模样,也不敢说什么,站在哪儿看着他忙来忙去,心头大惑不解。
唯独王振心里有些小激动,自杨峥看这些石头,他的目光便一直没有离开过杨峥的那张脸,他看见对方先前的脸一直是紧绷的,眉宇之间的那股失落,担忧之色并没有隐藏,而自从看到了这些石头后的,他的眉宇先是皱了一下,那张脸也因为好奇而放松了不少,随着他看得投入,眉宇间的那股失落,担忧之色渐渐不见了踪影了,取而代之的一份欢喜,起先并不多,待后来彻底放开了,那张俊脸也开始洋溢着淡淡的笑容,这也是一种真正从内心深处的欢喜才有的神情,他便知道这些石头绝不是曹吉祥所说的一堆废物,绝对是有些什么,所以他耐性等待,知趣的没上前去问东问西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得杨峥重重吐了口气,扭头对曹吉祥问道:“王公公送这些东西来的时候,可说过什么话?”
曹吉祥想了想道:“话到是没说什么,只是交代了几句,说这些石头是西洋诸国送给皇上的礼物,让我们好生保管?莫要弄丢了?”
王振这时看到杨峥眉宇间的最后一丝担忧彻底消失了,似是得到了某种认可一般。
王振的观察的确不错,杨峥的确是得到了某种认可,起先他并没有在意,但曹吉祥将石头丢出来时,他只是扫了一眼,只是一眼睛他的目光便离不开了,这些根本不是无用的废物,而是正儿八经的宝物,经过他的辨认,对比,已确认了八分,而剩下的两分,则有他去判断了,他心里细细揣摩了一阵,郑和下西洋的任务之一,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郑和所到各国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宣传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
第二件事便是赠送礼物。赐各国国王诰命银印,赐国王及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这是永乐年六次下西洋的基本模式,到宣德六年的这次大致上没有变化,唯独在第二条赠送礼物上,大明不在是大手大脚,改为贸易往来,对于这些,西洋诸国不言而喻十分欢喜,他有理由相信,这些东西是西洋诸国送给皇帝的见面礼,毕竟在这个郑和还在的时代,大明在海上霸权地位不用多说,随着西洋之行的再一次起航,西洋诸国对大明难免有巴结之意,送点宝物略表心意并不算奇怪,所以他有理由相信,这些东西与自己查看差不多有九分接近,再询问王景弘所说果然与他所想是一般无二,他便彻底断定了这些石头是一等一的宝物。
“杨大人这些石头可是宝物?”王振压着语气问。
杨峥颔了颔首道:“不错,这些都是宝物……?”
“不能吧,这不就是几块石头么,也没什么特别的,你看这石头还不如我从运河河滩上捡来的好看?”曹吉祥不以为然的道,隐隐的觉得这位杨大人有些糊弄人。
此时杨峥心情极好,有些解释一番,随手拿起了一块绿、红、黄、褐,白参杂的石头对王振道:“王公公可知这是什么?”
王振接过看了看,摇了摇头道:“咱家只读过几年圣贤之书,学问自是不如杨大人,看不出这石块是什么宝贝?”
杨峥道:“这是玛瑙?”
王振心头一动,低头又将手中的石块看了看,颤抖着声音,道:“这真的是玛瑙么?”
杨峥语气嫣定的道:“不错,这就是玛瑙?”
对于玛瑙,大明人并不陌生,历朝历代多有文字记载,汉安世高所译的《阿那邠邸七子经》一书。南北朝时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称:“马脑,梵云遏湿摩揭婆”、“色如马脑,故从彼名”。唐代高僧慧琳著《一切经音义》解释称:“‘阿湿缚者,此云‘马’也,‘揭波’者,脑也。
”还有三国时期曹丕同父亲曹操北征乌桓,当地的人进贡玛瑙酒杯一只,曹丕见酒杯红似飞霞,晶莹剔透,便挥笔写下《马脑勒赋》,并在序中说:“马脑,玉属也,出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命陈琳、王粲并作。洪武年玛瑙的书本也流传开来,玛瑙在民间早已成了比黄金还要贵重的宝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