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蔷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章:河北的及时雨,三国之袁家逆子,紫色蔷薇,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要知道,流民虽然是重要的生产力来源,但在他们抵达徐州的第一年,准确一点说,是第一次秋收之前。
他们根本不能为徐州创造出任何新的财富!
徐州能够支撑到第一次秋收还不崩盘,完全是靠着袁谭之前出售给刘表和孙策,前后八千套徐州铠换来的粮秣!
但这些粮秣也是相当有限,将近五十万的流民,一个月需要消耗的粟米就是一石,加上其他的安置需要。
一个流民,在三月抵达徐州,到九月之前,这段时间里,他们每个月每个人至少要消耗两石的粟米!
放在一起就是将近六百万石粮秣,更不用说在这期间袁谭还在主持将作院的技术改革,发出了募匠令。
并且建立了清平军学,重编府兵,编练新军等等,这些都是极大的支出。
而流民们所耕种的,大多又都是抛荒过的田地,换句话说,如果袁谭的堆肥法无法取得他预料中的效果。
哪怕肥料增产了三成的粮食收入,到最后也是收支不抵的结局!
是以,在外界看来,袁谭根本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去招募那么多流民进入徐州。
在世人眼中,徐州今年真正新增的人口,也就只有泰山贼这一只十五万人而已。
虽说这个数字也很广,但十五万人能够开垦的土地也是相当有限。
土地少了,肥料所起到的效果也会小,这是不需要多加调查就能够得出的结论。
是以,此时此刻,虽说堆肥法所带来的惊人效果,已经随着徐州这一番大丰收,传遍了整个大汉各个诸侯的耳中。
但在这些诸侯们看来,袁谭眼下所掌控的徐州,也不过是刚好实现了收支平衡而已。
想要出兵远征,至少还需要一年的功夫才行。
荀彧所给出的,隐瞒真实产量的计策,在世人这样的认知下,有着充足的可行性!
……
徐州,在袁谭命令下,荀彧迅速起草了一封书信,发往河北,附带的则是堆肥法所取得的效果和堆肥处理处的设置方案。
在得到这封书信后,袁绍虽说谈不上如获至宝,但对于自己这个儿子还是颇为满意。
同样是秋收,袁绍很无奈的发现,自己虽然从世家手中解放了大量的佃农,但这些佃农和同样从世家手中得到的田地。
所能够给他带来的收入增长虽然有,但却远远没有多到让袁绍满意的地步。
今年整个河北幽、并、雍、冀,四州加在一起,赋税增长也不过是三百万石而已。
三百万石粟米,听起来很多,但放在河北大军面前,也不过是半年的军费而已。
而且这还是指河北五十万大军不出征的情况下。
一旦出征,军费的消耗翻倍都是说少了,一名士兵在平日里只需要一月一石粟米便可以保证训练、巡逻等日常的能量消耗。
可要是上了前线,大量的体力消耗工作,包括战场厮杀等等,至少需要两石粟米,还需有干菜、肉脯等等。
才可以确保士兵们的体力和士气不至于因为非战争原因而跌落。
更不用说,河北不同于徐州,可以种植水稻,河北只能够种植小麦,一年只有一次收获的机会。
袁绍原本计划,是在定安三年的腊月,也就是后年出征曹魏,一举荡灭自己这个发小兼一生之敌。
但按照眼下这个粮食产量来看,哪怕河北再积蓄两年,估计还是有所不足。
袁谭这个时候送来堆肥法,可以说极大的缓解了袁绍所面临的困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