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成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3章 天元之乱,风云诡谲,屈尊归来,周公成子,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谁能想到,李世烈表面上对宗德帝忠心耿耿,实则心怀鬼胎。

他一拿到兵权,非但没有出兵平叛,反而带着兵马自立门户,公然造反。

他在自己的地盘上筑起了坚固的堡垒,宣布脱离天元王朝的统治。

天賲十四年,安喜叛乱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

天元王朝的平原太守颜真亲和常山太守颜杲亲,兄弟二人义愤填膺,一同起兵对抗叛军。

他们在城中招募士兵,训练军队,准备与叛军决一死战。

这场叛乱,由安胖五和喜雀儿两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挑起,他们妄图推翻朝廷,自己称王称霸。

第二年,喜雀儿率领叛军攻占常山,颜杲亲一家三十多口人,宁死不屈,最终全部壮烈殉国。

颜杲亲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面对叛军的屠刀,毫不畏惧,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三年后,宗哼乾元元年,颜真亲派人前往河北常山,收拾亲人的遗骨。

看着那一堆白骨,回想起亲人的音容笑貌,颜真亲悲痛欲绝,心中的悲愤如潮水般汹涌。他提起笔,饱含深情与愤怒,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祭侄文稿》。

他的笔触颤抖着,泪水滴落在纸上,那是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叛军的愤怒。

一座小城被叛军重重包围,老爹被困城中,孩子不幸丧生,家破人亡,只剩满目疮痍。

二十六年过去了,李世烈突然造反。

颜真亲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坚决不肯与叛贼同流合污。

李世烈恼羞成怒,派人将颜真亲残忍勒死。

颜真亲被绑在刑场上,面对李世烈的威胁,他破口大骂,最终被勒死,他的死,让天下人感到悲痛和愤怒。

如今再看那篇《祭侄文稿》,墨痕仿佛是颜家流淌的热血,字迹恰似颜家不屈的脊梁,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李世烈造反后,立刻带兵攻打河南襄城,攻势如狂风暴雨般猛烈,天元大军一触即溃,根本无法抵挡。

李世烈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襄城的守军节节败退。

宗德帝为了平定李世烈,急得焦头烂额,将能派的军队都派往襄城。

其中,有一支从甘肃泾原临时拼凑的军队,本打算赶赴襄城支援。可谁能想到,这支军队还没到前线,就在都城闹出了大乱子。

原本计划让泾原的五千将士路过都城,直接奔赴襄城。可这些将士在都城休整时,却对王廷提供的清汤寡水的饭菜极为不满。

他们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怒吼道:“我们离开爹娘妻儿,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如今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还怎么用这条贱命去抵挡敌人的刀枪?”众人越想越气,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攻打府衙,甚至占领了皇宫。

短短时间内,都城就被他们收入囊中。

他们在都城中肆意抢夺,百姓们四处逃窜,哭声震天。

幸好宗德帝提前得到消息,吓得魂飞魄散,来不及多想,立刻收拾行囊,仓皇出逃。

天賲十五年,安喜叛乱爆发时,宗玄帝也曾狼狈逃往蜀山躲避。

广德元年,大藏西蕃入侵,宗代帝也被迫逃亡。

上次宗德帝逃跑时,身边还有亲兵卫队和文臣武将护驾,可这次,情况却凄惨无比。

文官们跑得比兔子还快,武将们各自为战,根本没人顾及皇帝死活。

最后,留在宗德帝身边保护他的,只有寥寥几个宦官,场面十分凄凉。

宗德帝在逃亡的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心中充满了绝望。

宗德帝前脚刚跑,泾原将士们后脚就把朝廷太尉朱此捧上了皇位。

更巧的是,朱此的弟弟朱涛正在外头造反。

兄弟俩一拍即合,朱此从都城起兵,朱涛从河北出发,目标直指东都洛城,妄图将整个天下收入囊中。

他们在各自的地盘上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

宗德帝逃亡途中,再次向朔方藩镇头头李怀光求救。一开始,李怀光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为天元王朝保驾护航,可没过多久,他就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功劳巨大,也跟着造反了。

文官无用,武将反叛,宗德帝瞬间陷入绝境,几乎走投无路。

他在山洞中躲避着叛军的追捕,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宗德帝朝中有个忠心耿耿的大功臣李成,他能力超群,对王廷一片赤诚。

李成得知皇帝被困,立刻召集了自己的亲信,组建了一支军队,前去救援。

他带领着军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宗德帝。

最终,全靠李成拼死奋战,才平定了藩镇叛乱,夺回了王朝都城。在战场上,李成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军队如同一把利刃,撕开了叛军的防线。

这些藩镇虽然常常联合起来闹事,可想要真正拧成一股绳,形成稳固的政治联盟,却比登天还难。

就像李怀光,刚开始造反时,还与都城的朱此狼狈为奸,可没过多久,两人就因利益分配不均闹掰了。

他们在营帐中争吵不休,甚至差点大打出手。

泾原将士在都城闹事时,曾说出一番令人深思的话:“我们背井离乡,远离爹娘妻儿,奔赴战场,可如今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还怎么为王廷卖命?”他们叛乱,不仅仅是因为觉得王廷亏待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安喜叛乱以来,王廷在他们心中的信任度已彻底崩塌,天元王朝皇帝的威严,也早已荡然无存。

宗德帝从都城逃到终南山,被叛军围困了一个多月,才好不容易重回都城。

在被围困的日子里,他每日胆战心惊,心中满是懊悔与感慨。“生于皇宫之中,对治国理政之事一窍不通。

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便忘了危险的存在,不懂得百姓种地的辛苦,也体会不到将士打仗的劳累……老天爷在上降罪,我却浑然不知;老百姓在下抱怨,我也充耳不闻……”他在山洞中,望着天空,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反思。

宗德帝发布的《奉天改元大赦制》,堪称历史上着名的检讨书。

不过,这到底是他真心悔过,还是为了挽回局势的权宜之计,就不得而知了。

宗德帝在位二十六年,在天元王朝的皇帝中,算是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

他一生都渴望成为一位完美、圣明的君主,可惜,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平定藩镇起义和叛乱之上,心力交瘁。

他在皇宫的书房中,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心中充满了疲惫。

曾经辉煌无比的天元盛世,已然一去不复返,而安喜叛乱带来的混乱,却如阴霾般始终笼罩着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久久无法消散。

宗德帝或许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后悔自己性格不够果断,行事过于鲁莽,用人多疑善变。

但在他内心深处,最怀念、最悔恨的,恐怕还是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天元盛世吧。

他常常在梦中回到天元盛世,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王朝繁荣昌盛,可醒来后,却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战神龙王凌羽

阳光灿烂的时光

徒儿你无敌了,下山去吧

求求你让我火吧

斩神:哦豁?他俩的友谊,变质了

写着玩别催更

心声被偷听,她打烂绿茶女主的脸

菁菁河边草

网游:拾荒少年封神

夜无忧伤

炼刀录

烟火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