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1章:对一个民族来说的头等大事,我在春秋做贵族,荣誉与忠诚,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前智瑶需要时间,诸侯同样缺乏时间,谁都想快点把手头的事情做完,比的就是谁干起来的速度最快了。
因为谁都急切的关系,天下间的各诸侯国,他们好像是一下子进入到快节奏的时代。
很早以前……,不对,应该说智瑶接手智氏的管理时,智氏就已经进入到快节奏的时代。
诸侯?别说诸侯,哪怕是早早感受到来自智氏压力的赵氏、魏氏、韩氏等家族,他们也想干什么的速度都快一些,奈何从思想到管理制度,乃至于硬件配套,等等的一切不是想改变就能得到改变,着实是只能心里干着急,做事的速度一直不那么理想。
用一种更直白的表述方式,同样的一件事情,智氏可能花费一天就能完成,其他家族也许要耗费上四五天乃至于更久。而这还是早早在追逐智氏的韩氏等家族的速度,其余诸侯国的做事速度就更慢了。
当然了,智氏并不是瞬间完成那种改变,离不开智瑶对智氏持之以恒的建设和布置。
如果智瑶花了三十年的时间依旧无法取得某些优势,他岂不是白活,还谈什么将文明之光沐浴诸夏大地?
很久之前,久到是上辈子的时候了,智瑶看小说时看过那么一句话“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不对,是“穿越者不引领时代是一种犯罪”。
其实两句话都对!
穿越者知晓未来,起码知道了正确答案,不做点什么,很是说不过去。不一定非要当皇帝不可,可是当皇帝会更保险一些,能够做更多想做的事情,哪怕保住一些“发明”都对时代是一种进步。
智瑶当然想做皇帝,要说有什么是成为皇帝后的理想,缺不了开疆拓土,随之也会“发明”出更多的东西,包括但不限制在造物或文化、思想方面。
只是有那么一件事,知道答案的人,他们一般会有一种时不待我的感觉,做事会比较迫不及待,也就显得非常急躁。
智瑶觉得自己挺幸运,有从智跞和智申感受到亲情,并且智跞和智申影响了智瑶极多,足足让智瑶按耐下来布局近三十年。
花费三十年的时间来进行奠基,也许是穿越者之中很少有的吧?
“书写著作,奠定世人对‘法’的认知,最重要的还有医疗体系的进步啊!”智瑶知道后面那个真的要更亟待的实现了。
产粮足够对生育率有帮助。
医疗条件上不去,人们爱生就生,鼓励生育则是要悠着点。
当然,智瑶了解过一点,暂时并没有溺婴的潮流,至少晋国……,或者说原国并没有。
在今天,智瑶巡视完国内一圈,没有立刻回到“濮阳”,反而是来到“黄父”的郊外送别老子一行人。
“今日一别,永无再见之日。”老子看上去精神矍铄,老迈之躯的腰杆也不见佝偻。
智瑶行礼说道:“师李保重!”
看上去,老子是要在走到生命尽头之前,完成什么使命?
他们分别之后,真的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了。
智瑶不止一次问过老子有什么养生之法,一次次得到的答案皆有不同,大体上就是用“自律”这两个来概括。
自律到什么份上?每天什么时辰睡觉,又在哪个时辰准时醒来,醒来之后吃什么,做一些什么运动,又避免去做什么,从生活规律到食谱都有严格的限制。
食谱比较次要,原因是每一个人所缺的营养都不一样,同一套食谱不一定对谁都管用,也许有人吃了能养生,或些人吃多了反而有害处。
总的来说,还是作息有规律,再加上多嗮太阳多做运动。
得出自己的理解后,智瑶想起了那么一句现代人经常说的话:生命在于运动。
这个运动却是要方法正确,外加不能过量。
智瑶给老子做了很多准备,包括一辆乘坐起来舒适的马车,两百名护卫,缺不了各种生活物资。
这一次,老子依旧是选择从函谷关西出,其它的书籍没有带,只是带上了《德经》和《道经》。
当然,老子作《德经》和《道经》并没有进行广而流传,智氏这边肯定有,其它地方则是没有。这让智瑶有点奇怪。
从老子选择的路线,再加上《德经》和《道经》的的内容来看,又让智瑶觉得自己看出了一些什么。
“老夫与尹喜有约,便不再耽误。”老子说完潇洒上车,在驭手的吆喝声中离去。
直至队伍消失在某座树林的拐角,智瑶才将视线收回来。
“师李对王子朝劫掠典藏室一事耿耿于怀,心觉有愧周王室,用毕生融会贯通所学,以《德经》、《道经》弥补过错。”智瑶说道。
一起来送老子的人不少,其中包括冉有、宰予等一些孔子的门徒。
他们就是那些在原国出兵攻打鲁国之后,没有选择离开原国的人,一直以来也算尽忠职守,只是与以往相比少了很多存在感。
尹喜是谁?他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还是周王室的大夫,目前任函谷关守将,并且随时会前往“洛邑”就任大将军一职。
这样的人物跟老子约好在函谷关见面,目的性方面只能说很强,才有了智瑶的那个猜测。
从原本历史来看,老子的一些所作所为还真是有点弥补周王室的意思。
在这个历史版本,智瑶跟老子的接触不少,交流时能看出老子真的对典藏室的书籍被王子朝席卷而耿耿于怀。
至于说老子怎么觉得奉送周王室《德经》和《道经》就能弥补?大概是这两本书里面充满了微言大义吧。
那个是真的!
《德经》与《道经》的篇幅不多,含括的内容却是极多,从管理学、经济学到用兵看法都有。
后世的《道德经》版本?那是经过了剔除和修改,属于再次创作的范围。
智瑶有拿《法经》跟老子交流过。
老子看完并没有讲太多的意见,他却是当众表达了认可。
以老子现在的社会地位,表达对《法经》的认可,其余人或许不觉得有什么,等到后世就一样了。
某一段时间,孔子的门徒一直拿曾经向老子求学……或者说交流学问显摆,原因当然是孔子的儒学不被主流认可,需要拿老子来抬高孔子的身份。
什么时间段让孔子门徒特别强调曾经向老子求学?其实就在西汉时期,当时黄老学说才是西汉朝廷认可的“国教”啊!
后来,孔子的门徒开始玩“碰瓷”了,越玩越过分也就遭到了反噬。
有那么一次,孔子的一个门徒惹怒了窦太后,讲的就是孔子的学问比老子高深多了,直接被窦太后派人丢进猪圈,差点被猪给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