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章 温侯,比董公还厉害?,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世家千年,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贾诩心中一动,命车队停下,自己信步走向老农。

“老人家,您好啊!”贾诩满脸笑容,语气亲切地打招呼。

老农直起身子,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打量着贾诩,见他神色和善,便也笑着回应:

“先生,有啥事儿?”

“我想问问,您在这儿生活得咋样?”贾诩问道。

老农一听,话匣子顿时打开了,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托温侯的福,日子可比以前好多啦!”

“以前租种地主的地,一年到头忙个不停。”

“打下的粮食大半都要交租,一家人常常吃不饱。”

“现在虽说还没轮到均田,可大家伙都有盼头啊。”

“哦?这还没均田,您就这么有信心?”贾诩好奇地追问。

老农挺了挺腰板,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

“那是自然!温侯啊,是个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他推行均田,让百姓都能有自己的地。”

“虽说还没轮到太原,但大家伙都信,温侯肯定不会忘了咱。”

贾诩恍然大悟,与老农又畅谈了许久。

从农事到生活,从温侯的政策到百姓的期望,无所不谈。

老农朴实的话语,让贾诩对并州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告别老农,车队继续前行,不久便抵达了晋城城门。

城门前,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长长的商队马车排成了长龙,将城门堵得水泄不通。

人群中,一名书生焦急地抱怨着:

“这可如何是好,快要赶不上卢师的课程了!”

贾诩听到“卢师”二字,心中一动,走上前去与书生攀谈:

“公子,您这是要去听哪位卢师的课啊?”

书生见贾诩谈吐不凡,便耐心解释道:

“是卢植卢公,他在晋城讲学,我等寒门学子都受益匪浅。”

两人越聊越投机,书生对贾诩的识见非凡佩服不已。

贾诩趁机问道:“我听闻并州推行了新的租调制度,足下觉得如何?”

书生眼睛一亮,赞不绝口:

“租调制度,绝对是利惠百姓的好政策!”

“以前赋税繁杂,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温侯推行新制,简化了赋税,只收田租和户调,而且税率合理。”

“百姓们负担减轻了,生活也有了盼头。”

“愿闻其详。”贾诩恭敬请教道。

书生兴致勃勃,剖析起来:

“田租按田亩数量征收,户调则根据家庭人口和资产征收布帛或丝麻。”

“这样一来,既公平合理,又避免了官吏的盘剥。”

“而且,温侯还规定,丰年多征一点,灾年则少征或免征。”

“这不是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吗?”

贾诩心中暗自佩服,对吕布的大志又多了几分赞赏。

这时,城门终于通了,拥挤的人群开始缓缓移动。

书生着急地向贾诩拱手告别:“先生,我得赶紧去听卢公的课了,日后有缘再聊。”

望着书生匆匆离去的背影,贾诩感慨万千,断言:

“并州,必然崛起!”

张济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

他深以为然,点头道:

“从这一路的见闻来看,温侯在并州的治理卓有成效,民心所向。”

“并州的崛起,指日可待啊。”

张绣也在一旁,眼中满是思索。

他原本以为,行军打仗才是成就大业的关键。

如今看来,治理地方、赢得民心同样重要。

三人随着人流,缓缓入城。

晋阳城内,街道宽阔整洁,店铺林立,一片繁荣景象。

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与他们之前所到之处的破败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叔父,我们此次来并州,是来对了。”张绣感慨地道。

张济点头道:“不错,我们要好好了解并州,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贾诩微微一笑,在长街上深深呼吸。

……

并州府衙,斑驳光影,映照在堆积如山的公文之上。

吕布端坐在案前,神色专注,批阅着一份又一份公文。

戏志才不时地为吕布出谋划策,辅佐处理政务。

吕布抬起头,看着戏志才,眼中满是关切:

“志才,你的身体才刚好,不妨歇两天。”

戏志才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坚毅的神情:

“温侯,我已无大碍。”

“如今并州百废待兴,政务繁忙,我怎能休息?”

说着,他又拿起一份公文,仔细研读起来。

郭嘉从外面走进来,看到这一幕,不禁揶揄道:

“志才,你可真是天生劳碌命,读书时就比我刻苦,如今处理政务也是如此。”

戏志才抬起头,笑着道:“我没有奉孝聪明,只能多花些心思了。”

三人相视一笑,气氛融洽而和谐。

突然,魏续匆匆跑进来,大声汇报:

“不好了,温侯!朝廷任命张济为河东郡守。”

此言一出,府衙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戏志才神色一凛,警惕道:“董卓,到底想干什么?”

郭嘉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道:

“河东防务,干系两京,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董卓此举,怕是对温侯起了疑心,不再相信温侯了。”

吕布双眸深邃若渊,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慌乱之色。

良久,他缓缓开口:“无妨,我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戏志才心中一震,沉声道:

“既然如此,河东更不能让给西凉了!”

“若让张济就任河东郡守,西凉的势力必将进一步扩张,对我们并州构成巨大威胁。”

吕布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

“不错,河东乃我并州的门户,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温侯,不可冲动。”郭嘉急忙出言劝阻。

吕布转头看向郭嘉:“奉孝有何高见?”

郭嘉微微欠身,有条不紊地道:

“如今关东士族蠢蠢欲动,与关西豪强之间必有一战。”

“若我们此时与董卓决裂,对并州的发展极为不利。”

“并州刚刚经历均田等改革,根基未稳,需要时间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吕布微微颔首,神色稍缓,但仍坚定地道:

“奉孝,我承诺过,会守护河东百姓。若让西凉入主河东,百姓恐再遭劫难。”

戏志才深谋远虑,点头称是:

“不错,河东一旦被西凉将领占据,以他们过往的行径,怎么可能忍住不劫掠?”

“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

郭嘉沉思稍顷,缓缓道:

“据我所知,张济统兵有方,与其他西凉将军很不一样。”

“他治军相对严明,或许尚有周旋的余地。”

吕布目光一凝,追问道:“奉孝的意思是?”

郭嘉深吸一口气,语出惊人:

“不如先拉拢张济,许以他一些好处,晓以利害。”

“若能将他纳入麾下,为温侯所用,自是最好。”

“倘若不成,再设法将他架空,虽为河东郡守,却无法真正掌控河东局势。”

“总之,先稳住京师,稳住董卓,为并州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吕布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微微点头:

“还是奉孝,考虑周到。”

郭嘉见吕布认可,又趁热打铁,提出新的建议:

“为避免河内被他人捷足先登,温侯不如举荐张杨为河内太守。”

吕布微微皱眉,疑惑道:“董卓会答应吗?”

郭嘉微微一笑,眼中透着自信:

“温侯已经在河东让步,此时必须在河内强硬起来。”

“这不仅是为了巩固势力范围,也可以借此机会,试探董卓的态度。”

“若他同意,说明他还不想与我们彻底决裂。”

“若他拒绝,温侯也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吕布站起身来,双手背后,在府衙内缓缓踱步:

“善,就依奉孝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你出轨寡嫂?我转身改嫁权臣

小耳朵长

我在古早修仙文里当炮灰

红烧菠萝头

草根书记

小草儿尖尖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西宫娘娘玉灵月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七月封阳

钓系宿主勾勾手,宿敌也得当小狗

旖慕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