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7章 下落之谜,寻龙档案,陈木南,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这关于九鼎的传说里面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便是——大禹或夏启是否铸造过九鼎?!
关于这个问题,至今尚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从目前考古获得的时间相当于夏代的青铜器均为小件器皿,而且铸造工艺较粗劣,故夏初不可能铸造若大的九鼎,史书所记乃是传说,是商周统治者的伪托之辞。
另一种意见认为:虽然时间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等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不足以证明夏初有能力铸造大鼎,但是这些青铜器并非那个时代的全部。大禹夏启当掌握了当时最高级的铸造技术时,仍有可能铸造大鼎!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意见:第一,即使大禹或夏启铸造成九个大鼎,可是由于它们是夏王朝权力的象征,于是商代得到后就把它们熔毁,添加一些新材料后铸成商鼎。
所以,周武王所迁的则有可能便是商鼎。但他也有可能仿效前朝,将这些鼎熔毁后铸造成周鼎。
此说的依据便来自于成语“革故鼎新”!
《周易·杂卦》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条记录多少透露了商毁夏鼎、周毁商鼎的信息。
而这样一来,秦朝获得的八鼎或九鼎便是周鼎。并且,这些周鼎很有可能焚毁于项羽之火烧咸阳!
而另一种说法儿,则是夏初真的铸造过九鼎,也真的三代相承受。及战国后期,周赧王自知难逃厄运,于是就组织人力把九鼎或是八鼎深埋于地下了。
因此,秦朝史官乃至司马迁都无法清楚地记载这些鼎的去处,而后朝的史学家们,也更是对此感到扑朔迷离......
......
到了清代,这九鼎之下落更加难以考察寻觅,后代史家只能随意加以揣测了。
王先谦在《汉书补注·郊祀志》中认为:东周王室在衰落的过程中,已无力量保护自己。而战国时期各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却虎视眈眈,力图统一中国,取周而代之。因此,象征王权和“天命所归”的九鼎,自然成为各诸侯必欲夺之的稀世国宝。
加之此时周王室财政困难,入不敷出,于是销毁九鼎以铸铜钱,对外则诡称九鼎已不知去向,甚至说其中一鼎已东飞沉人泗水之中,免得诸侯国兴兵前来问鼎,自找麻烦。
这种说法虽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点史料加以证实,因此,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并且,尽管现代从地下获得了不少商鼎和周鼎,考古资料也说明了夏代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但唯独尚未获得过大禹鼎,于是人们还提出大禹是否真的铸造过九鼎的疑问............
......
“哦?那眼下这大鼎的出现,不正可以解开这个历史谜团了吗?”叶秋稍有些兴奋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