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宫廷
文心尧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章 宫廷,我的红楼穿越怎么是这样子啊?,文心尧龙,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宫门高耸,殿阁巍峨。
偏殿之内,四面朱红漆柱矗立,地上金砖铺就,亮可鉴人。
一位中年帝皇身着明黄色龙袍,两侧发鬓居然都微微有些斑白。
他端坐在紫檀木雕的条案前,案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奏章,朱墨狼藉。
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仿佛永远也批不完,他微微皱着眉,目光在一份奏折上停留片刻,随即提笔写下几行朱批,字迹遒劲有力。
殿外秋风卷起几片落叶,轻轻拍打着窗棂。
大明宫掌宫内相戴全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手中还捧着一碗参汤。
他躬身走到帝皇身侧,低声说道:“陛下,已经快到未时了,您该歇息了。”
帝皇并未抬头,扫了一眼参汤,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只是淡淡应了一声:
“再等等,这几份奏折事关边疆军务,耽搁不得。”
戴全见皇帝仍在专注于奏折,不敢再行劝歇,只得将汤碗放在一旁,手持拂尘静立一旁,候着旨意。
当初永昭帝还在潜邸的时候,戴全就鞍前马后地服侍在身边了,所以他深知永昭帝的脾性。
这位主子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更改,眼里更是揉不进半点沙子,尤其是在处理朝政之时,是绝不容许旁人打扰的。
而当今永昭帝的治国手段可谓雷厉风行,驭下之术尤为严苛,对内庭的管束也堪称滴水不漏。
别看他貌似位高权重,又顶着一个内相之名,可与前几任掌宫内相比较,戴全的境遇却可谓是是天差地别。
自从崇熙皇爷在边关困于绝境,以至于受辱北狩,京师三大营精锐在此战中几乎尽丧。
一时间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国朝根基甚至都有颠覆之险。
而事后京师里里外外都将此国难之责推到了前任内相曹顺瑾头上。
指责他贪墨军饷,勾结边关守将,更是挑唆崇熙帝亲征,才惨遭鞑靼贼寇算计。
而永昭帝临危受命登基后,不知道是不是吸取了自己这位哥哥惨痛的教训。
为避免重蹈覆辙,永昭帝自登基以来就严禁内监宦官干预政事。
不但下令降低了宦官的品秩,甚至还在宫内铸立铁牌,上面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即斩”十二个大字。
内监二十四府之中,平日里但凡有宦官行事逾矩,哪怕只是言语间稍有干政之嫌,永昭帝必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半分。
当真是伴君如伴虎。
想到这儿,戴全下意识缩了缩脑袋。
即使戴全名为内相,他身为永昭帝亲信,比起旁人来他还是有许多便宜的,多少还能在皇帝面前进言两句。
但面对永昭帝这般铁腕手段他也是选择保持谨小慎微,平日里也至多偷偷受些外臣的贿赂而已。
至于出格的事是一点不敢碰,生怕稍有不慎触了永昭帝逆鳞,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
就连当初前几任君主在位时期威风凛凛、督察百官的内稽厂,在他手中如今也是萎靡不振。
虽说如今各掌班司房等属官俱在,但也几乎算是名存实亡了。
除非有永昭帝的吩咐,内稽厂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随心所为拿人了。
这般行径倒是让外边的文臣们欢呼不已,接连上书称颂永昭帝。
宫中内监却人人自危,行事皆不敢越雷池半步。
而在这十年之间,永昭帝一心扑在朝政之上,对朝中诸事皆是亲力亲为,可谓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其中辛苦之状,实非常人所能想象的到。
而永昭帝也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闲散王爷,逐渐蜕变成如今这般高深莫测的帝皇。
哪怕是戴全这般常侍奉在他身侧之人,有时候也难以窥得圣心分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