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两难
文心尧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章 两难,我的红楼穿越怎么是这样子啊?,文心尧龙,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可惜当银钱到了一定的数量,不过就只是个空洞的数字罢了。
贾府鼎盛之时,同样也是金山银山堆满库房,那时又何曾缺过这些东西。
白花花的银子,能将一个寻常人家瞬间捧成富甲一方的豪族,但远远不能让其登临权势高位,钱财终究是不如权势在手来的稳当。
想当初在被革职的情况下,贾雨村能以林如海为跳板,利用四大家族的关系得以直接补了应天府知府的差缺。
王熙凤曾以贾府名义替人打官司,直接到手了三千两银子,此前王夫人当家时也有类似的情况。
只需动动手指写封书信的工夫便能得钱如此迅速,这不比放贷什么来的容易迅速?
可见一个家族想要安稳如山还得有人在朝中担着大梁才行。
只是贾赦贾珍等人并不管这些,只一昧贪心那些无根浮萍之物,可钱财得来容易,想守住却难,如今的贾家缺的就是长远的打算。
“当下自己所忧虑的,便是年纪还差了一些。”
“但文官士族之中又最重论资排辈,就算有老师的照拂,自己踏入仕途以后,怕也得慢慢熬着了。”
只是这官场的门道,岂是那般容易打通?他一个后进之辈若不能直接获得皇帝青睐,得以面圣陈情,一展胸中才学。
纵然他有心搏个出身,也只怕是时间不等人,贾瑛思索了一下,提笔在纸上又写下几个名字。
虽说贾家已大不如从前,但武勋是贾家的基本盘,想脱离这个根基去另起炉灶,谈何容易?
自古文武便是分并而治,贾家作为开国一脉的领头人物,先不说武勋集体同不同意,文官那里铁定不会诚心诚意接受你。
况且文官之中也是派系林立,内部权力斗争同样是盘根错节,若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与强硬的后台支撑,很容易在官场倾轧中败下阵来。
想到这儿,贾瑛不禁想到了贾政,颇为有些无奈。
他这位族叔作为贾家唯一在朝做官之人,还是在最有油水可榨的工部,他居然真的如同一个木雕疙瘩往那一放。
每日到部里点卯后便干坐着,回了府也只顾和手下那些清客相公闲谈诗文,朝中种种利益纠葛和他是毫无关系。
但凡他有点心思往上爬,再加上贾代善临终前上的那一本奏疏的面子上,贾家在朝中的声势岂能这么弱。
从贾代善死了以后,后代子孙选择弃武从文,有意朝文官一脉靠拢,这一步走的当真是有点得不偿失。
科举入仕,对寒门子弟而言是鲤鱼跃龙门的金光大道,但对于贾家来说却未必是好的选择。
有才华的书生只要凭借十年寒窗苦读,便能在科举考场上脱颖而出,从而踏上仕途,自此平步青云。
若是能碰上一些特殊机遇,更是有望位极人臣。
然而官场风云变幻莫测,新皇登基后,权力格局会重新洗牌,旧臣往往会被新贵取代。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多方面势力的干涉之下,文官即使身处顶峰,也很难将手中权力传递给后辈。
手中没有军权,注定让他们对皇位不会造成直接的威胁,这也是每一任皇帝能放心任用内阁文臣的原因。
就拿前世张居正改革举例来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改革举措,让明朝出现“万历中兴”的繁荣局面。
张氏一门更是尽享荣华,显赫至极,地方的武将不论是戚继光还是俞大猷,谁想要建功封赏,哪个不得先和这位内阁首辅打好关系。
可张居正病逝后没多久,明神宗便对其进行清算。
张家整个家产被抄家,子孙或被流放或遭迫害,家族瞬间从云端跌落谷底。
正因如此,大多数官宦之家深知富贵难长久,所以才会以诗书传家,期望凭借文化底蕴培养出更多后代读书子弟,延续家族的荣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