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流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七十三章 别无选择,大清巨鳄,塞外流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的这话,易知足不由的一笑,“惠甫是担心朝廷效仿北方联邦发行新钞?”
赵烈文点了点头,道:“朝廷财政拮据,本身又缺乏金银储备,难免不会心动。”
“朝廷与北方联邦的情况不一样,大清的国情与北方联邦也有极大的差别。”易知足缓声道:“朝廷若是效仿发行新钞,绝对无法推行,咸丰朝的币制改革,不就是很好的例子?”
京师,恭亲王府。
一回府,奕訢就遣人去下帖子请惠亲王绵愉、豫亲王义道、军机大臣文祥,大学士贾桢四人赴晚宴。他很清楚,推行立宪不是小事,就是预备立宪也是风险极大,他们必须与自己的班底仔细商量。
接到奕訢的帖子,绵愉,义道、文祥、贾桢四人都如约而至,奕訢将四人请到书房,直言不讳的道:“这几日称病在府中静养,实则是抽空去了趟上海,今日刚回.......。”
一听他去了上海,绵愉等人都有些惊讶,谁也没想到他会微服前往上海,而且京师居然连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就连他们几人都不知道就不要说其他人了,文祥关切的道:“王爷上海之行可有收获?”
奕訢含笑道:“与易国城长谈了一个下午,获益匪浅。”顿了顿他才接着道:“易国城言及目前大清不具备立宪的基础和条件,但却提出了预备立宪的想法,本王觉的切实可行,是以特意请诸位来商议。”
一听立宪,绵愉不由的皱了下眉头,“既然目前不具备立宪的基础和条件,又何必操之过急?好不容易太平两年,就不能从容筹划?”
“我也想从容筹划,循序渐进,以收水到渠成之功,但目前的局势却是逼迫咱们加快立宪的进度。”奕訢缓声道:“一则是眼下的机会难得,再一个就是来自元奇的威胁,真要再拖延数年,会是什么情形?
皇上年纪渐长,太后权柄日重,必然会极力反对立宪,而元奇则会将势力渗透到北方各省,这两年的棉花贸易,元奇不仅是赚的盆满钵满且尽揽民心,另外,元奇还向美利坚北方联邦出售了数目惊人的军火。
有钱有兵又尽得民心,易国城会不会滋生取而代之的野心?其部众会不会贪图一己私利怂恿甚至是逼迫其作乱?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眼下瞧着是天下太平,但实则却是危机重重,咱们必须尽快的推行立宪,预备立宪则能极大的促进立宪的进程,况且,抛出预备立宪,咱们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无须冒甚风险,还可试探朝廷官员的反应。”
“立宪限制皇权,太后必然不会同意,即便是预备立宪,一旦提出,必然是石破天惊,引发朝局动荡。”豫亲王义道缓声道:“此事须的谨慎,最好是让肃六出头。”
让肃顺出头?奕訢瞥了他一眼,道:“立宪之事是有风险,但却能得到元奇的大力支持,而且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元奇作乱的可能。”
听的这话,房间里登时一片安静,元奇的大力支持意味着雄厚的财力支持和军事支持,朝廷三方势力,谁能获得元奇的全力支持谁就能力压其他两方。奕訢和肃顺实则与元奇的关系都颇为密切,但细究起来,肃顺与易知足的关系则更为亲密一些。
元奇对于立宪的态度是无须说的,奕訢若是力主推行立宪,与元奇的关系将会更密切,再则,还有一层意思,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一旦实现立宪,这首相之位非奕訢莫属。
就算抛开这些,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元奇作乱的可能,也值得冒这个风险!元奇就象一柄悬挂在朝廷上方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的利剑,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朝廷的安危,如今朝廷上下最担心的就是元奇作乱,毕竟人人都心知肚明,元奇若是作乱,大清的覆灭就是迟早的事情。
绵愉忍不住问道:“推行立宪,就能保证元奇不反?”
听的这话,奕訢微笑着道:“元奇是什么?按照西方的说法,元奇所有代表的就是新兴的资产阶层,元奇需要的就是实行宪政,以确保他们的利益,朝廷推行宪政,元奇又何必作乱?
况且易国城说的很明白,专制皇权必然被推翻,这是立宪和共和的时代,我想,这也应该是易国城为什么一直不举兵作乱的原因,因为他要的是虚君立宪,皇位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贾桢一脸苦笑的道:“也就说,朝廷若不推行立宪,元奇必反!”
“不错。易国城跟我晤谈之时也亲口说过这句话。”奕訢语气有些沉重道:“朝廷实则没有选择,除了立宪,别无选择,至少主动立宪,还能保住皇位。”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几日我反复的琢磨过,元奇这些年其实一直是在为立宪做准备,
例如利用报纸不间断的宣扬西方的自由平等人权思想,这是立宪必须的思想基础,元奇还组织人手编纂宪法,改善律法,而元奇不断壮大的大小股东都可谓是新兴的资产阶层,这一阶层是宪政最坚定的支持者,还有经济.......。”
听的这话,几人登时都说不出话来,合着元奇这些年一直没消停,一直都在闷声不响的为立宪做准备!
“元奇既然是志在实行宪政,朝廷也委实没有别的选择。”绵愉说着轻叹了一声,“不过,这事不能操之过急,先放出点风声,把势造起来,然后再找人上折子,如此也才不至于太过突兀。”
“这话在理。”义道接着道:“推行立宪,宗室王公勋贵中只怕有不少人会反对,先放出风声,让他们了解现实的情况,让他们心里都有个谱,提出预备立宪的时候,也能少些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