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舰1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章 第二章,千子恋,自由舰18,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石桥镇信用社,会议上采纳了李志荣的建议,及时上报了支农方案,在全镇确立了重点联系村和重点支持项目,李家庄村成了重点支持对象,大力发展全村的手工作坊和大棚蔬菜基地建设,成了信用社年前的主要工作,一切都按照上级安排,大力支持农民提高收入。
李志荣成了李家庄村的联系人,她几天时间利用晚上逐户建立了信息卡,信用社也在村里设立了农村代办站,负责农户的小额贷款发放,为全村百姓解决资金问题。
秋后的李家庄村,上百户粉格子作坊又红红火的搞了起来,人们逐渐的抚平了假农资的创伤和影响。
一到清晨,邻村的大街小巷又都响起了响亮的粉格子的叫卖声,石桥镇大集上,粉格子摊点更是布满了一整条的胡同,各个饭店、小吃部,‘千子’也大量地端上了餐桌,人们在谈笑中还不时地谈论起供销社高主任的坏事,善良的农民知道,自己的损失还是要靠自己的勤劳夺回。
唐书记随着集市的人流缓慢行进着,假农资的案子也深入追查中,上级领导都高度重视,一定要给农民一个满意的答复,供销社高主任还是没有下落,抓到他一切都会水落石出,唐书记终于走出最拥挤的路段,看到胡同一排卖粉格子的农民,他快步过去,人还没有近前,就远远地闻到绿豆的幽香,那么熟悉的味道,一定是李家庄村的农民,他逐摊位了解情况,看到农民都洋溢着创收的喜悦中,他久悬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一个村庄也不能掉队,唐书记脑海里思考着,一定要因村施策,全镇不都是像李家庄村那样有商业基础,必须发展特色农业!他看着那些淳朴的农民,内心充满了对全镇人民的感激。他决定再去一趟李家庄村,了解一下大棚菜建设规划,那里有他熟悉的群众,年轻时几乎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
他和司机在路边小吃部简单买个面包,就不顾疲劳驱车前往李家庄村去了,集市渐渐散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汇成了一条回家的人流,唐书记地车车开的很慢,司机告诉唐书记没有走近路,集市人多,前面就是龙凤河了,那是镇里唯一一条河流,唐书记记得自己刚调到石桥镇时,龙凤河对岸还是一片坟场,荒凉极了,齐腰的蒿草长满河堤,河岸两旁偶尔遇到垂钓的老人,孩童们都很少见,现在都已种满了杨树和各种苗木,茂密的树林让人看不到了坟头儿,桥面也重新做了修整,高耸的桥闸间隙写着改革开放几个大字,特别醒目,今天河岸上有好多人,公安人员也拉起了警戒线,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事,唐书记示意司机过去看看,他们就近停下车,来到围观的人群中,听着大家的议论,树林里坟场中有一个废弃的机井房,里面发现了一具男尸,有一个群众报了案,那个机井房老早就已经废弃了,公安人员紧张的忙碌着,法医身穿白大褂,附身在岸边检查,唐书记没有进前,只是远远的看着,向司机挥挥手,低头说;“咱们走吧!很快就会有结果的”。
“不会是高主任吧!好长时间也没这个人的消息了”,司机问,“这也难说,供销社的案子已有一段时间了,复合肥生产商已经找到,线索是越来越集中,那可是一个大案啊!都跨省了”,唐书记说着,长长叹口气。“但愿早点结案,以后别再发生这样坑人的事件了”,司机无奈地说,侧目望回望书记。唐书记的头已经靠在车座的椅上,唐书记深有感到,农民真的不容易,一年下来就指望这些粮食卖个好价钱,怎么有这样黑心的商人。
转眼就到了李家庄村,唐书记让司机直接将车开到李铁嗓家门口,他信任这两口子,李铁嗓耿直但不张扬,头脑灵活,比较有主见,点子多,自己年轻驻村时就听了好多他的建议,受益匪浅。李铁嗓家的院门敞开着,两人下车后直奔院子,“老李在家吗?”,唐书记对着屋子问,娟子蹒跚着脚步走了出来。“哎呀!是你呀,你看,老李还没回来了,往常这点儿也回来了,不会是赶大集晚了吧!”,娟子乐呵呵地对唐书记说,招呼两人进屋,唐书记和娟子热情地攀谈起来。
“嫂子,上次我走后,就知道了,你家几个孩子都挺有出息的,你大儿子那可是咱镇数一数二的好教师,永城县都是有名的!”。
“有啥出息呀!好好把工作干好就行了!老李家就是这个家风!不是我对你说!呵!呵呵!你可别见笑啊!以前你住咱家,你知道,现在还是一样的!”,娟子对唐书记说,弯腰拿起暖壶要给两人倒水,司机赶忙接过来,客气地让娟子坐下,自己给唐书记倒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