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给工钱还管饭
颜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2章 给工钱还管饭,种田发家:首辅家的掌上娇,颜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徐里正听着大伙光顾着聊平乐侯,他清了清嗓子说:“既然你们听到消息了,我顺便跟你们说一声。侯爷说了,等河堤修好了,在咱们村和大安村之间的五十亩荒地上修学堂!修学堂的银钱是侯府出,但请夫子,笔墨纸砚的钱就得学子自己出。对了,侯爷还说他手头有百来本书,到时候招书生给他抄录,按字数算钱。大概是一千字给五十文吧。”
村民们先是集体静默,很快沸腾起来。
“天呐天呐!一千字给五十文钱?读书人写一千字赚的钱,顶咱们干十天活啊!”
“等侯爷的学堂建好了,我砸锅卖铁也要送我家大郎去学堂读书!拼一把,不指望能拼出一个侯爷,能拼出个千字赚五十文的读书人,那也知足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侯爷有什么赚钱的门道向来不藏着掖着,只要咱们勤快肯吃苦,不怕没钱供孩子读书。”
“没错!侯爷靠种地发家不假,他也不跟我们鼓吹读书的好处,但他能有今日靠的是什么?靠读书!不读书,发家致富的秘笈摆在面前,咱们也是睁眼瞎。”
听着村民们谈及读书的事情这么热火朝天,徐里正心头也是热乎得很,他和大安村的里正被叫到县衙去,跟霍云朝深度交流过供孩子读书的事情。
对于普通农家来说,供孩子读书是一笔巨额开销。
即使霍云朝自掏腰包来修建学堂,他也担心没几户人家送孩子来学堂读书,半大的孩子也能帮上家里不少忙,送到学堂没什么出路的话,没几个家长愿意做无用功。
霍云朝必须得想办法,让老百姓们看到读书人凭借他们的才能学识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没什么东西比读书人手握真金白银更有说服力。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徐里正没打断村民们的激烈讨论,他悠闲自在地喝着粗茶,没王县令的茶那么香醇可口,但乡野粗茶有它自己独特的口味。
当村民们热烈讨论学堂时,姚大嘴扬声问道:“里正,官府给工钱又管饭,还不拘人数,那河堤要修多长啊?前年不是刚修过?工钱给得不少,是不是得挑人去上工啊?我家三小子能不能去啊?”
她家有三个半大小子,论工作量跟成年男子差不多,可她担心官府给出这么优渥的条件,对人工要求就会很高,不准她家半大小子去做活。
徐里正等了半天,好不容易才等到有人问到这关键问题,他清了清嗓子说:“侯爷说了,老弱病残孕不要,十岁以上的身体健全男女都能去修筑河堤,按工作量来算工钱。你们需得自备工具,若是家里的劳动力多,大人多帮孩子干一些,那按照工作量下来,十岁大的孩子工钱也能算五文钱。”
姚大嘴一听这话不由得咧嘴笑道:“这工钱的算法是侯爷想出来的吧?人丁少的人家有福气了。”
徐里正着重强调道:“大伙注意了啊!按家庭来算工钱的算法只在采挖石头阶段啊。你们要想赚这份钱,可得把握住机会。等石头采够量了,你们再想挣钱也是没得办法了。到砌石头、挖沙挖土的阶段,就是按成年男子五文钱,女子半大小子三文钱的工钱来算。”
姚大嘴几句话将气氛炒热:“好咧!能赚一天算一天,我家两口子再加上三个小子,一天能有二十五文钱呢!做够十天,那就是二百五十文钱!还管一顿饭,谁不去修河堤谁就是傻子!”
就这么着,徐里正领着平乐村的村民们戴上采石头的必备工具,来到采石用的山脚下。
徐屠户是闲不下来的人,他自告奋勇地来当监工,没多余的废话,只管发号施令:“你们把山脚的树全砍了,砍完之后把树拉到山脚下的指定区域放。”
姚大嘴挤过去问道:“徐老太爷,咱不是来采石头的吗?”
徐屠户没解释,只提出要求:“你们别问这么多,先把大大小小的树给砍了,上山采石的路清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