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五十四章大势起,长歌当宋,我欲乘风归,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庆历年这个对于大宋上下来说并不怎么好的年号终于在它的第八年年末迎来了结束。

在赵祯的大笔一挥下,大宋终于有了新的年号,皇佑。

新的一年已经没有新闻,就连东京晨报和晚报上都充斥着大量来自河西的消息。

人们所议论的,交谈的也永远离不开河西这个话题,因为在去年河西将首府从凉州城搬迁到兴庆府的党项旧王城后,河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之中受影响最大的居然不是河西,而是东京,是大宋!

西夏旧王城改名叫做了“宁夏城”,并且兴庆府也改名为宁夏府,取安宁之夏的意思,意味就非常明显了。

这座城池几乎保留了所有当地百姓,也迎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至于城池规模更是史无前例的浩大,没有了内外城之分,反而被一条条环形的道路所分割包围。

所以也有了环路的全新说法,初来这里的人或许会被弄昏,但只要在宁夏城待上一段时间,那便会清楚的知道每一环之内都是些什么地方。

四通八达的道路连接在一起,使得宁夏城的交通尤其便利,这就是城市规划问题,并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宁夏城居然没有城墙,也根本没有内外城之分。

整个城市宏伟而庞大,第一次来这里的人都会被宽阔的道路所震惊,道路全部由水泥铺就,光是想想都不去计算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有多少。

虽然花的钱多,但却提高了效率,这是一笔长远的投资,叶安不光在算了经济账也算了未来账。

宁夏城现在成为河西的进出口集散地,这非常好,相反,在工业上河西的重心并未转移,依旧是凉州府,一边是生产之地,一边是集散之地,俩个城市之间互相配合运转,这样的发展才是最健康的。

只不过有人并不希望河西健康的发展,随着前来河西的百姓越来越多,大宋与辽朝皇帝几乎同时下诏,严令百姓迁徙至河西,不光不放行,还在严防死守。

只可惜,这样的防守维持不了多久便被打破了。

河西大政府发文,若大宋与辽朝限制百姓往来,那贸易之事只能暂且搁置,现在的大宋与辽朝已经被河西绑在贸易的战车上,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进出口贸易这东西无论在大宋还是在辽朝皆是一种全新的词汇,虽然之前大宋也有市舶司,只不过多是用来针对海运,并且连关税都闹不明白。

眼下河西与大宋和辽朝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已经变得相当复杂,比如大宋在冬季就须按往日商税的五成来收取御寒的纺织品,其中包括了毛衣,棉衣,毛线,棉线,甚至是麻纺织品等等,否则河西就有权暂停向大宋出口,而是把货物卖给遵守规则的辽朝。

虽然大宋朝堂上下对河西的态度相当不满,但却毫无办法,谁都知道冬天御寒衣物的重要,若是单靠大宋的那些工厂生产出的那些又慢,又贵的衣物,大宋的百姓不说会被冻死,也能把朝廷骂死!

至于其他货物更是对应不同的时节减少商税,否则河西一样施压,价格没有变动,但缴纳的税收少了,河西的工厂,商贾,包括工人自然也就赚的多了。

大宋和辽朝不明白叶安搞的是什么,只是单纯的认为他在以势压人,而实际上这是政策发挥了作用。

经济这东西就是此消彼长的,当市面上出现大量廉价的商品后,本土的高价货物必定会受到冲击。

虽然经济会发生变化,人会不断的创造价值,但市场的规模却是不会改变的,无论大宋还是辽朝,加起来的市场规模就那么大,当河西的货物占据大量份额后,那别人就拿不到多少。

当河西的货物形成垄断后,那别人想要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几乎就成为一种奢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唐:官居七品,开局获送万民伞

二手青椒

凡人之我来自玄黄大世界

我不是胖胖胖

穿进恶霸窝,她靠种田逆天改命!

对影三斜

侯门主母重生后,水泥封心

暮小鱼

八零之诡眼萌娃寻宝记

红枫秋意

穿成炮灰毒后,我把皇帝气哭了

夏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