霂子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无杖入狱,白皮书:大唐无杖录,霂子已,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麟德二年,乙丑牛年,大唐天下风云突转,变幻莫测。
徐有功从汝川边缘崛起,利用胡人伪装成的士兵,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各地,铁蹄所踏之处,矿场无一幸免,就连陕州铜冶,这座曾经繁荣的冶炼重镇,也在这场风暴中奄奄一息。
接下来,除西北边境的诸州之外,天下各地的铜铁冶炼之地,徐有功带兵彻查之地,总数高达四十八处。
而国内的私人开矿冶炼之处,便是集齐陕、宣、润、饶、衢、信等州,总计也不过九十六处……
短短一个月,徐有功接连废除大半矿场,后续都交给武则天派出得心应手之人前往接管。
因速度之快,行动之果断,天下人,乃至朝堂中还未曾反应,便是为之天地变换。
武则天对于“轻松”到手的矿场,自是松了口气,持有矿场,再有边疆士兵,以及朝堂中自己培养的势力……光是如此,就已经足以让李治不敢再动她,更别说动太平了。
朝堂此刻,则也因矿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但是没人知道,这一切,只是开始……
李治早早得到消息,为了防止武则天的计划被打乱,不得不提前处死了一干想要谋害武则天的宦官,比如那要为王伏胜翻案的小宦官。
当李治最终从朝廷的奏本中得知此事的真相时,徐有功已经将大半个国家的矿场整治得七七八八了。
“混账!反了,反了,都反了!”怒火在李治的眼中不加掩饰的熊熊燃烧,他直接把奏本扔了出去,接着一声令下,“抓!把徐有功!即刻捆绑归案!”
李治扫视着御书房的群臣,震怒道:“你们也是废物!这么久!才报上来!”
群臣面面相觑,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唯恐触怒了天子,集体跪下,也因此措失了李治差点没忍住的嘴角轻扯。
李治砸碎了两个茶盏后,才接着道:“朕赋予他查案之权,他却胆大妄为,擅自查封矿场,这不是将公事当做私事来办是什么?!而你们!”
群臣们面对暴怒的李治只敢低着头不说话,有人想要说,是武则天的手笔!
因为据有效的讯息传来,前往接矿场的都是武则天的人。
武则天的人,此刻就静静地站在一旁,眼中却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很快低头不敢言语。
“还不去抓人!!等着朕亲自去抓!还是给你们用膳,吃饱再去啊!”
李治怒骂,再砸了砚台,下面的群臣这才屁滚尿流的跑出……
徐有功这边,人被捕时,正站在第四十九座矿场的门槛之外,尚未来得及踏入其中,便被兵部派出的军队,以工作私用的罪名生擒,其余胡人军倒是没被拿下,他们巧妙的脱下军装,直接投入后侧的丛林,入了丛林,胡人就不好抓了。
几个人一合计,皇上要找的只有徐有功,于是只拿了徐有功归案。
徐有功被直接关入了黑暗的牢狱之中。
一路上他一言未发,旁人也不敢与他说话,生怕牵连。
但是也有好奇的。
好像一路看来,徐有功对这一切并未有任何的惧怕,眼神也没有太大波澜。
徐有功是从决心整顿第一座矿场起,就已经预见到了这条道路上的重重险阻。或者说,自从他接受胡人军队的那一刻起,他就从未考虑过会有其他的选择,他的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眼前的死路。
虽然他不在朝堂,可是他早就从自己推算想到一件事,那就是……李治如果也忘了武则天,并且没有和自己一样记录的话,那么很可能……帝后这次是真的不合。
徐有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前方,是权力的巅峰,是跟随李治的稳健之路;侧方,则是武则天的辉煌殿堂,充满了未知与风险。
这不仅是一个选择,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分叉。
但在深思熟虑后,徐有功最终决定追随武则天的脚步。
因为他的目光透过大哥的案件,看到了案件背后那更为深远的意图……他也相信,只有武则天才能真正引领这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他对武则天的深入了解。
他曾仔细研读她的著作,为她对农事的深入见解而赞叹,为她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而感动。在徐有功眼中,武则天不仅仅是一个权力巅峰的女人,更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女子。
因此,他选择了……跟随武则天!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充满变数的路,也许会失败,但是冲着武则天释放了农夫,他就知道,武则天……能实现他心中的理想国。
所以,这些矿藏的财富若是落入她的掌握,定能绽放璀璨的光辉,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
只可惜,命运的车轮已为他划定了终点,他只能止步于此,无法再进一步。至于武则天的未来,他也只能隔着黄泉观看,无法插手。
选择沉默的认罪,是他的归宿,也是徐无杖的最终结局。
在想明白一切后,幽暗的牢房内,徐有功默默凝视着墙壁上蔓延的青苔,心中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经冷却如冰。
他毫无牵挂,只有身体在阴冷潮湿的牢狱中有些疲惫。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奔波,此刻停下来,静静地坐着,能感受到筋骨间透出的刺骨疼痛。
狱卒们时常巡逻,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牢房中回荡。每当他们的目光落在徐有功身上,都能感受到他那双深邃眼眸中透出的坚定与绝望交织的光芒。
他坐在那,仿佛一座孤独的山峰,在无尽的黑暗中屹立不倒,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朝堂那边,随着李治再次一声令下,兵部、刑部、大理寺与御史台等四大权力机构纷纷出动,齐聚一堂,只为对徐有功进行详尽的审讯。
李治的目的明确,他要求徐有功必须彻底交代一切,但同时又严令禁止动用任何形式的刑罚。
"记住,徐有功虽是个文人身弱,但他品性坚韧如铁,正直无私,绝非你们可以随意欺凌的软柿子。谁若敢对他动刑,朕必严惩不贷,格杀勿论。"
李治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让那些曾在暗地里对徐有功下手,却反得知江湖杀不了徐有功的官员们面面相觑,露出疑惑的表情。
徐有功……是文人,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