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融相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十三章 恐怕不行,霜刃裁天,冰融相溅,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陛下,像今早这般争闹已是许久未见了,说是明日继续议论此事,要不您就下道旨意,驳回此议,息事宁人算了。”汤泰成劝道。
“他们都想把事情弄大点,你以为我的一道旨意就能息事宁人了?”姜琮反问道。
“那个贺齐舟也是的,自以为是谁啊?”汤泰成气道。
“这道折子可是和谢恩折一起上的。那小子是个聪明人,以为朕不敢立即惩戒他,就来这么一出,哼哼,也不看看朕是谁,就算立即砍了他的头,又有几人敢说朕出而反尔!”
“陛下息怒,小心身子。”
“唉,其他人提出此议都有可能是别有用心,可他提出来没有任何好处,的确是出自真心,泰成,难道天下百姓真这么苦吗?”姜琮又有些莫名的伤感。
“只要这一战胜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汤泰成宽慰道。
……
宁王府,子时
“早点休息吧。”李若谷亲自端来宵夜,贺齐舟仍然在对着万志远抄来的便条发呆。
“嗯,我再一个人想想,若谷兄先去歇着吧。”贺齐舟明日一早要赶到刑部去交第二封奏折,因门禁的缘故,故借宿至同在内城的李若谷那里。
“好吧,有什么需要就和值更的护卫说一下。”
“哦,谢谢。”
万志远摘抄的秘档,是在晚间派人悄悄送过来的,两个案子的秘档都找到了,贺齐舟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想要努力理清其中的头绪,除了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时还是得不出什么结论。
关于汪之仪的案子,其父兄等亲属,共一家七口在冀中家里,被上门抢劫的匪徒尽数杀害,三进的大宅也被付之一炬。后经侦讯,确定为燕帮余孽所为,当地武察司抓捕到两名疑犯,后来被当作真凶处决。之所以归入密档,是因为当时正准备清剿燕帮,抓捕过程中出现过武察司潜伏在燕帮探子的名字。
而江陵府的凶杀案,归入密档的理由更加牵强,仅仅是因为有地方官员涉事其中,怕传出去有伤风化。
案件的经过是:祖籍将军县的叶昌携一妻二妾迁至江陵府城不久,其小妾与当地通判有染,后被叶昌发现。那通判情急之下,将一家五口尽数杀害,连两个小孩都没放过。
因为动静不小,邻人自墙外发现通判持血刀站在死者身边,其他所有证据也都显示此事为通判所为,最后通判被判斩决。奇怪的是,那名通判仅承认通奸之罪,至死都没有招供杀人之罪。
贺齐舟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叶昌的父母是叶大成夫妇,恰好就是叶叙的养父母。只是有个疑问绕不过去,所有的档案都说将军县叶家相当贫寒,土地尽失后还去当了佃农,为何叶昌在父母死后有能力到江陵府置办宅邸?甚至还娶了两房小妾?
叶昌比叶叙小两岁,两人显然是认识的,为何叶叙招供的家人里,从来就没出现过叶昌?
叶大成究竟是谁家的佃户?几处的档案里都没有说,当时将军县最大的地主还是杨家,难道是杨家的佃户吗?真的是义父推荐叶叙去华山派学艺?
还有,汪之仪的情况也很类似,贫寒的家境怎么可能一下子住进大宅呢?光靠刑部和兵部的六百两显然买不了这么大的房子,他们究竟是如何暴富起来的?
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两家人家均是被灭口了,也就是说,和汪之仪、叶叙有关的人,均已被灭口!那也说明,他们的证词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但汪之仪和柳泊舟口径一致,为何柳泊舟却一路高升呢?真是靠父亲的荫护吗?问题是哪里再去找证据呢?
想到此处,贺齐舟急忙写了一封信,一来是问侯家人,二来就是想问问叶家的详细情况和当年的案情。然后又补了道折子,当然不是请罪的折子,而是表明关于削减王侯特权的上折完全是自己的意思,与许轻寒无关!
几乎是一夜未睡,贺齐舟早早赶到刑部,交上奏疏,又让人递出家书,接下来便想找个机会,拜访一下同乡,左都御史大人!
第二天关于削藩的廷议更加激烈,多是口诛笔伐之声。由于张致远说此折与太子殿下提出的国政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人的矛头更多指向了太子一派;而许轻寒不改初衷,竭力为贺齐舟辩护,仍是被群起攻之的对像,这让张致远连连摇头。
半天的议事最终还是无果而终,经陈裕、诚王等人商议,明日将邀宗人司主官参加廷议。
第三天,廷议继续,宗人司的三位主官:宗人令和左右宗正尽数到场,三位均是位居一品的世袭亲王,论辈分,八十多岁的宗人令还是姜琮的叔叔。三人虽不怎么插手政事,但一听要削藩,均是怒气冲天,其言论可想而知。
贺齐舟的第二封奏折又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一时间要严惩祸首的声音甚嚣尘上!
掌控半壁朝堂的陈家携同萧家,纷纷晋言,弹劾、定罪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内阁。
以许轻寒为首的清流,经过两天的酝酿,开始发起强力反击,旁征博引,历数亲王泛滥的弊端。
太子一脉见时机成熟,也开始加入战团,表明支持清流的态度,只是觉得贺齐舟的那道奏疏过于激进,不宜立即施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