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二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一章 饷银换岛 处州募兵,怒海争锋:天启大明,鹅城二爷,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巡抚不大好忽悠啊,萧震心里琢磨着,就加码道:“抚台大人,如今江浙一带各家都有商船出海,一旦海寇滋事,各家都怕受损,少了收益怕不好交差。”
邹铭时一听,顿时反应过来,现在能出海的士绅,哪家后边不是靠着朝廷的官员。要是没有靠山,敢出海?美不死你!虽说隆庆年就开海了,但所谓开海那是给官绅们开的,庄户泥腿子敢弄,那就是海贼。要是自己不答应,估摸着这些士绅该鼓动背后的靠山给自己穿小鞋了。
“海门卫前几日倒是上报有海寇袭扰,早些充实海防,也算防患未然。且能安抚流民,平靖地方,算是好事。”
邹铭时好歹是巡抚,当然不能让萧震这个没官身的翰林给拿软钉子一扎就点头同意。
“此事本官知晓,待知会各有司商议后,府衙再下公文不迟。”
看着还端着架子的巡抚,萧震好在是早有准备,拿出前段时间到福建忽悠到手的叶向高的名帖,递给了邹铭时。
萧震弄出个忧国忧民的姿态后,说道:“学生前段时日随船赴福建,拜会叶老首辅,多得老首辅教诲,十分敬服叶老在万历年间大败倭寇,驱逐荷兰西夷入侵。现在适逢家乡父老请兵防寇,学生虽不才,但不敢辜负叶老教诲和嘱托,想有所作为,恳请邹大人相助学生。”
邹铭时看着叶向高的名帖,心头一震。
这叶老可是在九月初受命回京了,而且皇上是多次下诏催促,老大人也是几番推辞,但并未获准,起复肯定只是时间问题。自己是万万不能得罪的,而且这安抚流民,要是真能做好,未必不是自己这个巡抚的功绩。
接着便不再推辞萧震的请求,再看看叶向高的帖子,还言明要从浙江的粮仓调拨一万旦粮食,相助萧震安抚流民。
看着巡抚衙门的文书,萧震的募兵和收纳流民的计划总算是师出有名了。当即就带领一众家丁到了处州,招募流民。
为什么选处州呢?
当年戚继光练兵招募兵员“以处州为第一,义乌次之,台、温又次之,绍兴又次之”,后来因为义乌招兵方便,便没去处州。
这次萧震看重处州,一是因为处州兵性悍,生产山中,尚守信义,为乡兵之始。也就是说处州的兵源,成天在山里挖矿,争矿械斗是免不了的。所以处州矿工的凶悍是出了名的,而且处州人还讲究信义,换句话就是有朝廷大义就好指挥,相当适合募兵。
二是万历年间宦官刘成榷到浙江做税监,弄得乌烟瘴气,不少矿山弄得无法为继,矿工失业,又无田可种,除了山里的产出勉强果腹,丁口多的搞不好要被饿死。但凡给个活路,那就是救命之恩。
三是处州多矿工,以后自己寻矿、冶炼、铸炮都能用得上。
处州府下辖丽水、松阳、青田、宣平、龙泉等地,萧震安排家丁拿着巡抚衙门的文书到各县,张贴告示,立下幡旗开始招兵,点选流民。
以实饷月银三两,陆续招募了青壮三千余人。
在家丁带领下将三千青壮粗略编队后,又在各处流民聚集之地选有工匠之长的流民一千余户,并选丁口壮健流民一千余户,合计一万两千余人。在青壮编队护卫下由马三带队,赶赴海门卫。
十月初,在接到泰昌皇帝驾崩,天启皇帝继位。接到消息时,萧震正组织自家船队从杭州府押运巡抚衙门支应的一万旦大米。接到消息自然是跟着巡抚衙门的官员又为泰昌皇帝进行了祭奠,同时恭贺了天启皇帝继位,算是丧事喜事一起办了。
又送完一位皇帝后,萧震安排大管家萧合,采买安置流民的相关物资。
装运起航后,萧震感慨着天启年的即将来临,又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