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遇伏
崔破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遇伏,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崔破天,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叮!隐藏任务“千年世仇”激活,宿主需在三年内彻底摧毁倭国文明根基。奖励:石油冶炼全技术详细,附赠东亚全境渔场坐标图。】
李蒙听到系统提示后,内心的火焰熊熊燃烧,这一夜,他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倭国在历史上对华夏犯下的累累罪行,以及即将改变历史的使命感,让他激动得难以入眠。
“倭奴......”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前世南京城墙下的白骨仿佛在视网膜上闪烁。
指尖划过对马海峡,仿佛有硫磺与血腥味突然在鼻腔炸开——那是731部队的毒气室混合着神风特攻队残骸的气息。
卯时三刻,洛阳紫薇宫。
第二日清晨,李蒙带着略显疲惫却又充满斗志的神情来到洛阳行宫。
此时,李世民已召集群臣,准备宣布昨晚与李蒙商议的决定。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朗声道:“诸位爱卿,昨夜朕与李蒙商议,决定派遣大军征讨倭国。如今大唐人口短缺、国库空虚,而倭国银矿丰富,若能开采,对我大唐发展意义重大。”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以几位老臣为首的守旧派纷纷站出来反对。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我大唐既要应对突厥和吐蕃的威胁,又要征讨倭国,两线作战,兵力分散,此乃兵家大忌!况且,无故征讨他国,会被视为不仁之师,恐遭天下人诟病。再者,我们对倭国的敌情了解甚少,贸然出兵,胜负难料啊!”
李蒙原本睡眼惺忪,不断打着哈欠,听到这些反对言论,瞬间清醒过来。
他向前一步,拱手说道:“倭国遣隋使呈递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尔等熟读经史,可知此话何解?如此傲慢无礼,对我华夏毫无敬畏之心。如今,倭国银矿丰富,足够大唐开采三百年。这是上天赐予我大唐的财富,若不收取,反受其咎。”
满殿朱紫霎时哗然。
魏征的笏板“当啷”落地。
“这......”孔颖达的白须剧烈颤抖。
朝堂上众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些大臣听到倭国银矿能带来大量钱财,心中开始动摇。
长孙无忌突然出列:“臣附议征倭!登州水师新造的铁甲舰,正缺个试炮的靶子!”
“荒唐!”萧瑀的象笏直指李蒙鼻尖,“两线作战乃兵家大忌!”
李蒙稍作停顿,观察着众人的反应,接着说道:“至于两线作战,我大唐如今兵强马壮,神机营的实力诸位有目共睹。对付突厥和吐蕃,我们已有应对之策。而征讨倭国,只需一支精锐之师即可。且倭国军事力量远不及我大唐,我们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定能大获全胜。”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又站出来说道:“李郡王所言极是。倭国如此无礼,早就该教训一番。而且开采银矿能充实国库,对我大唐发展极为有利。我们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错失良机。”
李蒙已抖开腥咸的海图:“此非征战,是收矿!石见银山的矿脉足够铸三亿贯开元通宝,诸公是要等着倭人用大唐技术炼成的刀剑架在脖子上么?”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臣转变口风,纷纷谴责倭国,为出征寻找各种借口。
原本攻讦瞬间变成对倭国的声讨,一些人的“仁恕之道”被淹没在算珠碰撞声中。
李世民见状,大笑起来:“哈哈,诸位爱卿所言甚是。传旨:封冯翊郡王为征倭道行军大总管,登州水师即日开拔!”
李蒙连忙跪地领命:“臣定不辱使命,为大唐扬威!”
退朝之后,李蒙私下里找到李世民,说道:“陛下,此次征讨倭国,路途遥远,粮草至关重要,拨给我半年的粮草。”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李蒙得到粮草后,悄悄将其放入系统空间,以备不时之需。
三日后,三十艘铁甲战船在登州港吐出黑烟。
登州水师的将士们早已严阵以待,看到李蒙到来,士气大振。
李蒙站在船头,望着眼前的舰队,大声喊道:“将士们,此次我们跨海征讨倭国,不是为了什么他娘的家国大义,也不是为了什么身前身后名,老子这次带你们出征就是去抢钱的。倭国有银矿,居然不上贡!所以我们要亲自去拿,想去吗?”
“想!”
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的发言,让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舰队缓缓起航,向着倭国进发。
两日后,李蒙望着五十艘铁甲舰上旋转的炮塔,忽然瞥见海平线有黑点逼近。
当倭国遣唐使的朱红官船出现在海平线时,他正用望远镜欣赏对方桅杆上惊慌失措的八幡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