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炮射程之内皆真理
崔破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章 大炮射程之内皆真理,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崔破天,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陛下,如今四夷来朝,诸国皆对我大唐的先进科技倾慕有加。古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大唐应以宽广胸怀,开放技术,让万国沐浴我朝恩泽,彰显天朝上国之风范。”
一位老臣满脸诚恳,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在朝堂上再次进谏。
“陛下明鉴!”孔颖达执象笏重重行礼反驳,“《周礼》有云‘利器不示于人’,岂能让番邦学去火药配方?”
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汉话带着雪域口音:“我赞普愿献牦牛万头,唯求大唐派遣匠师......”
“放肆!“温彦博的白须剧烈颤抖,“尔等蛮夷也配学天朝技艺?”
礼部侍郎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开放技术实乃顺应时代之举。各国学会我大唐技术,必对我朝感恩戴德,贸易往来也将更加频繁,这对我大唐百利而无一害啊。”
李世民皱着眉头,心中的烦闷愈发浓烈。
他深知这些新技术能让大唐繁荣昌盛,可这些人却目光短浅,只想着所谓的“大国风度”。
突然,他脑海中闪过李蒙的身影,心中一动:这些新技术都是李蒙带来的,他定有办法应对这些人。
“今日乃是上元佳节,此事容后再议。”李世民起身时,十二旒冕珠簌簌作响,“三日后小朝会,着冯翊郡王与会。”
李世民决定,下次朝会让李蒙也来参与,希望他能说服这些顽固之人。想到这里,李世民大手一挥,宣布退朝。
上元节,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五彩斑斓的花灯挂满了大街小巷,宛如一片灯的海洋。
街头巷尾弥漫着节日的喜庆气息,百姓们身着新衣,欢声笑语,沉浸在欢乐之中。
各国使者穿梭在人群中,他们被这繁华的景象所震撼,同时也注意到,无论走到哪里,百姓们谈论最多的便是冯翊郡王李蒙。
“这大唐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靠冯翊郡王啊!他带来的那些新奇玩意儿,让我们的生活都不一样了。”一位卖糖葫芦的小贩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道。
“是啊,听说那电灯、火车都是他的功劳,还有那些神奇的医术,救了好多人呢!”旁边的一位妇人也附和道。
各国使者听着这些议论,心中对李蒙充满了好奇与敬佩。
他们意识到,大唐的崛起与李蒙息息相关,若想学习大唐的先进技术,李蒙或许是关键人物。
新罗使臣金胜曼掀开车帘,望见百姓围着巨型走马灯啧啧称奇——灯面绘着铁甲舰炮轰龟船的场面。
“那位郡王当真了得。“她抚摸着袖中《格物初阶》,“若能请他去金城......“
同时高句丽使臣渊净土,也就是渊盖苏文的弟弟,看到新罗使臣的车子后,想到兄长的吩咐,离开决定去拜访李蒙。
于是有样学样,各国使者纷纷决定上门拜访李蒙。
当夜,冯翊郡王府的门房收到十七张拜帖。
李蒙正给崔元绮腹中的孩子念《三字经》,闻言将拜帖尽数投入暖炉:“就说本王要陪王妃安胎。“
寅时三刻,张阿难带着口谕破开夜色:“陛下说,那些老顽固搬出‘华夷之辨’,非郡王不能破局。“
李蒙为崔元绮掖好貂裘,望着琉璃窗外未熄的彩灯苦笑:“且让本王会会这些‘大义’。“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小朝会的日子。
李蒙整理好衣冠,告别了崔元绮,带着坚定的神情走进了朝堂。
晨光刺破两仪殿飞檐时,李蒙蟒袍上的云纹在蒸汽暖管的热浪中浮动。
他突然想起昨夜妻子胎动的触感——那才是真正需要守护的“大义“。
朝堂上,气氛凝重。
那些主张开放技术的大臣们看到李蒙进来,眼神中充满了挑战。
李蒙毫不畏惧,大步走到众人面前。
礼部侍郎,一脸肃然,率先开口:“陛下,如今四夷来朝,诸国皆对我大唐的先进科技倾慕有加。我大唐应以宽广胸怀,开放技术,让万国沐浴我朝恩泽,彰显天朝上国之风范。”
李世民微微皱眉,目光在群臣间扫过,并未立刻作答。
李蒙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向前一步,朗声道:“陈公,要给颉利可汗送全套炼钢术?您可真大方!且不说突厥与我大唐多年交恶,就算如今表面归附,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反手用我们教的技术来对付我们?”李蒙眼神犀利,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
礼部侍郎陈政脸色一沉,反驳道:“郡王此言差矣。如今四海升平,各国皆诚心归附,怎会做出此等忘恩负义之事?开放技术,是促进各国友好往来的善举,能为我大唐赢得美名。”
“美名?”李蒙冷笑一声,“买家就是吐蕃大相禄东赞的家臣,您敢保证吐蕃学会炼钢术后,不会在边境制造兵器,威胁我大唐安全?”
李蒙目光紧紧盯着陈政,毫不退缩。
陈政顿了顿,说道:“郡王莫要无端揣测。吐蕃与我大唐一向交好,他们学习技术,也是为了发展自身,与我大唐共同进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