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千年世仇
崔破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千年世仇,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崔破天,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陇右的急电打破了洛阳行宫短暂的轻松氛围。
洛阳试验用的水力发电站输送的电力,让行宫被最新安装的电灯照亮。
李泰匆匆将电报内容呈递给李世民,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皇帝凝重的面庞上。
电报显示,突厥在阴山一带的活动愈发频繁,似有大规模南侵的迹象。
与此同时,吐蕃也在边境蠢蠢欲动,不断试探大唐的防线。
李世民看完电报,眉头紧锁,将电报重重地拍在案几上:“这两个蛮夷,竟选在此时发难!”
他转头看向李蒙,目光中带着询问与期待:“贤弟,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李蒙沉思片刻,上前一步,指着地图说道:“陛下,突厥与吐蕃虽来势汹汹,但我大唐如今兵强马壮,且有诸多新式武器装备。神机营的燧发枪可在远距离对敌军造成重创,而新造的铁甲舰若能调至北方沿海,配合陆军,可对突厥形成强大威慑。至于吐蕃,其地势复杂,在关键据点加强防御,同时以逸待劳,寻机出击。”
程咬金听闻,双手抱拳道:“陛下,臣愿率神机营奔赴前线,定让突厥和吐蕃见识我大唐火器的威力!”
长孙无忌也出列道:“陛下,臣可统筹调配物资,确保前线供应充足。”
李世民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好!传朕旨意,命陇右军即刻进入戒备状态,神机营迅速集结,开赴前线。同时,工部加快铁甲舰的建造与调试,务必尽快投入使用。各州县做好粮草征集和民夫调配工作,全力支持战事。”
众人得令后匆匆离去,洛阳行宫瞬间被一股紧张而有序的氛围所充盈。
李蒙的目光在古朴宫殿与现代电灯的奇异融合中游移,心中泛起阵阵微妙的不真实感,这古今交错的景象令他略感恍惚。
“贤弟,对于此番征讨突厥,你觉得能否一战而定乾坤?”李世民的声音适时响起,竟透露出一丝不常有的犹疑。
按史书记载,此刻的颉利可汗早已是长安城中的阶下囚,舞袖于御前。
而今的大唐,国力之盛,已超越往昔任何一个时代,犹如潜龙出渊,不可小觑。
“兄长放宽心,”李蒙收回对电灯的凝视,语气坚定,“那一万神机营精兵,装备之火枪犀利,火炮更是威力无边,突厥之患,此番定能一扫而空!”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仿佛已预见那胜利的一幕。
“不过——”他忽然回过神来,表情严肃地说道,“我希望能尽量俘虏突厥人!”
李世民俯身向前问道:“俘虏?为何?”
“别以为我在岭南三年啥都不知道!如今大唐虽然不缺粮食了,但却是缺少很多足够的劳工人力啊!”李蒙提醒道。
“嗯?贤弟是想让这些俘虏来替代大唐百姓的徭役?”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
尽管大唐变得十分强盛,除过转为匠籍的人,很多百姓还需要服徭役。
李蒙带来的全新技术,很多建设都需要大量人力参与,就如同华夏建国初期一样。
大唐现在新技术应用已经在全面展开,还缺少很多人力资源。尤其是世家大族在转型之后,都在和朝廷暗中争抢人力。
奈何经过隋末战乱,还有前几年的自然灾害,大唐现在人口都不到三千万,都没有华夏初期人口的零头。(5.42亿——1949)
李蒙见李世民眼中透露出浓厚的兴趣,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引起了皇帝的重视,于是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陛下,俘虏这些人对大唐而言,实在是益处多多。
“如今我大唐各处都在大兴土木,工坊、矿山、铁路建设等工程不断,可人力却远远不足。
“若能将俘虏收为劳工,一来能极大地加快这些工程的进度,使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上一层楼;
“二来百姓们便能从繁重的徭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去经营自家生计,从事农桑、商业等活动。
“如此一来,百姓生活富足,国家税收也能稳步增长,这便是体恤百姓的切实之举啊。”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李蒙的分析句句在理,让他心中的想法愈发坚定。
突然,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他猛地一拍桌案,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大胆些,四处劫掠其他国家人口!如今大唐兵强马壮,有先进的武器装备,那些周边国家,如突厥、吐蕃,还有更远的倭国、高句丽等,他们的人口若是能为我所用,大唐的发展必将一日千里!”
李蒙心中一震,他没想到李世民的思维如此大胆跳跃,但仔细想来,这确实是一个解决人口短缺问题的激进办法。
不过,此事关乎重大,必须谨慎对待。
李蒙沉思后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四处劫掠他国人口这想法虽大胆,却极有远见。不过此事复杂,得详细规划。”
“先得明确目标国家。突厥、吐蕃虽能在军事行动中获取俘虏,但他们民风剽悍,管理难度大。倭国、高句丽等国人口相对温顺,距离近便于运输管理,但对他们采取行动得师出有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