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修建大坝
熊熊猫呀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0章 修建大坝,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熊熊猫呀呀,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这条运河成功,那么从京城问西南,由西蔡河乘船直入白河,顺流面下,经汉水入长江,可与湘江航道相接。
可惜,因地势较高,困难增大,加之石场基洪水冲毁,被迫中途停工。
尽管如此,宋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遗迹至今仍存,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
各时空的众人对于后世治水工程十分感兴趣,也不知经历漫长的时光,后人的水利精进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
明,朱棣对于西藏虎视眈眈,这个地方,尤为重要,许多河流都是从这里起源的,看来大明得加强把控。
虽然元朝把西藏纳入了中原版图,但之后的明朝对西藏的控制还是较为松散。
明取代元后,继承了对西藏的统治权,却没有对进行实质上的统治。
朱元璋时,在西藏设置了乌斯藏都司以及朵甘都司统治西藏地区,下设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等一系列机构,还通过封西藏宗教领袖的形式笼络西藏上层人士。
但是所设立的一系列职位,都是采取册封当地首领的形式,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到了清朝,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声,以保护西藏黄教的名义,派遣大策凌敦多布率6000人自新疆南下进攻西藏。
很快占领了拉萨,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战死。
康熙听到消息立马派军,结果兵败而归。
康熙五十七年,他又派自己的十四子,就是雍正的同母弟胤禵带兵进藏。
胤禵作为抚远大将军领兵出征,驱准保藏。
收复西藏后,清采取收民心、派驻军、改制度等多种形式,确立了清对西藏的统治。
雍正二年,清朝收复青海。
雍正五年,清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对西藏统治加强。
乾隆五十七年,在西藏设置“金瓶掣签”制度,西藏的统治和管理更加完善。
……
朱棣自从见过后世清朝的版图之后,始终无法忘怀,特别是过的什么“秋叶海棠”,满蒙疆藏汉五大板块合为一体,这怎么能不令人为之心动。
既然清朝能做到的事,我大明自然不遑多让!
只不过,还是不能太着急,得从长计议啊。
此时此刻,朱棣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干不完,事情根本干不完-_-#
三国,贾诩:……
他简直哭笑不得,还高兴于后人对他的念念不忘呢,还是沉默自己在后人眼中这种毒辣的印象。
这样看来,在后世,他岂不是“保守派”……
而且,怎么他在后世还变成形容词了???
后人不要刻板印象啊!!!现在同僚都躲着他走了,他心里也苦的很好嘛……
关键时期,行事自然不能太过柔和,看吧,也是有后人能理解他的!
不过,天幕中竟然还有人提议藏水进川?
贾诩若有所思,川地是蜀汉政权,可是如今的藏地还不属于中原,实施难度有点大呢……
曹操有些欣慰,这下后人能明白他的用心良苦了吧!
他为何要养着贾诩,有些计谋可以不采纳,但不能没有啊。毕竟,贾诩的某些想法确实是令他“振聋发聩”的……
秦,嬴政看着天幕,后人讨论着“旱季蓄水,雨季放水”,又想起了什么,突然噎住。
怎么几千年过去,但每一幕都好似有些熟悉呢。
大秦的武安君白起,可不是用过“水淹”这一招。
当年秦楚之战,白起从汉中出发,先破楚国咽喉重地邓城,又趁楚军势弱,大军挥师鄢城。
鄢城,是楚国的大城,楚郢都的陪都,是郢都的天然屏障;如果鄢城失守,楚将再无可守之地。
楚人派出全国的精锐,集结在鄢城之下。
鄢城处战略要地,被楚人数次加固,又引来夷水注入鄢城的护城河,城高水阔,绝对是易守难攻的坚城之一。
事实证明确实难攻。
在秦军波浪般一波接一波的攻击下,鄢城依旧挺拔在楚大地,仿佛坚不可摧。
白起试过很多办法,比如攻城车(又称云梯),并运来大量的沙土将护城河截断,方便攻城车靠近城墙。同时让军中弓箭好手射击城墙上的楚军将士,用以掩护攻城车进攻。
但还是无法攻进城中。攻城失利后,白起突然观察到,鄢城其实是借峡谷地势而建成的,夷水途经鄢城的上方峡谷,水位也比较高。
白起顿时决定水淹鄢城。
他命人修建百里长渠,引来夷水,又命人关闸存水,人为的抬高水位;待水积蓄到足够的高度时,又下令开闸放水。
地势较低的鄢城虽能抵挡秦千军万马,但对于滔滔洪水完全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刹那间高耸的城墙倒塌,鄢城就此破城。
由此可见,河流有多么重要。不仅能带来生存,也能带来毁灭。
嬴政对后世的三峡大坝好奇的紧,听起来是非常庞大的工程,想必用处极大,也不知是如何宏伟壮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