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正当时
辛老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8章 正当时,重生09:合成系男神,辛老板,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早上,周瑞在自己老旧的套间里,整理着装。
定制的灰色正装,没有领带,却打理的一丝不苟。
锃亮的皮鞋,配合精致的袖钉,看上去年少多金
头发向后背去,梳成大人模样。
哦.已经是大人了那就算了。
周瑞重新扒拉了几下,让短发变得自然、有活力
推门离开卧室,正好看到林托从对面小房间出来。
他虽然尽职尽责,但毕竟还是血肉之躯,是需要换班休息的。
只是他一般只挑选在周瑞最不可能需要他的时候,所以才显得常伴左右,24小时不合眼。
“周总,现在出发么?”
周瑞点点头:“对了,我房间有些乱,就别让阿姨来打扫了,晚上回来我再想办法恢复原样”
完全恢复很难,估摸着得赔一点钱,昨晚玩嗨了。
林托愣了一下,有点没明白什么意思。
等周瑞起身出门的时候,飞快的去望了一眼卧室。
只见里面所有“家具”,基本都变成了零件
电视、电话、桌椅、灯泡都卸下来了!
地上还有一些拼接的“小玩具”,似乎是用各种零件拼凑的飞机模型?还有更多他甚至认不出来。
林托小脑都萎缩了
不是怎么床都拆了?昨晚周总不是一个人睡的么?
——————
简单吃了个饭,和零星几个早餐吃的晚的新晋院士认了个脸熟,周瑞就出发去往了科学院大礼堂。
不用坐车,这个老宾馆后面就有小门,能直通科学院侧门,一条马路的距离罢了。
忽略了各学部的办公室、一些协会办公地址,周瑞径直走向了大礼堂。
这里算不上宏伟,毕竟是个院内建筑,内部呈现圆形分布,让周瑞想起了自家的智能指挥中心。
看了看台签,他的位置,在最中央第二排,已经是增选院士中最好的位置了,因为第一排是留给参与评审的往届院士和工作人员的。
他安安稳稳的坐下,环顾了一下,没有看到邱力勋的身影,对方家就在京北,所以昨晚没住宾馆,估计一会儿就到。
五分钟后,邱力勋抵达,和周瑞打了个招呼,就老老实实坐到后面去了,这位置排列没有说法,但要说完全随机,显然也没可能。
又过了一会儿,礼堂内来人越来越多,而周瑞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孙嘉栋,孙老。
孙老一进来,就四处张望着,很快锁定了周瑞的位置,笑呵呵的走来。
“周总,听说你今天授称,我离得近,就来看看你。”
周瑞赶紧起身和孙老握了握手:“您直说,我回头干脆去拜访一下您好了。”
孙老摆摆手:“你忙的很,哪有老人耽误年轻人时间的,年轻人的时间,比金子还珍贵”
两人还未聊完,礼堂内传来了一阵压抑的近乎,周瑞回头看去,愣在了原地。
一个衰老但精神奕奕的身影,在旁人搀扶下,走了进来。
如果说孙老的辨识度没那么高,那么这张脸,任何人都不会陌生。
杂交水稻之父,元老。
元老的目的也很明确,来到周瑞身前,眯着眼睛,打量着这个一身正装,朝气勃发的年轻人。
浑浊的眼睛中,映照着周瑞的倒影,闪过了无数情绪。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最后所有情绪,化作了亲切的问候:“小周啊听说伱要当院士喽,我就来看看”
周瑞拍了拍元老的手.感觉到那双满是皱纹的手,有些无力。
瞳孔微阔第一次发动了“洞察之左眼”。
片刻后说道:“元老休假?”
“算是吧”
“那结束后别着急回去,和我去趟沪上吧,给您看个新东西.”
元老有些犹豫,八月份田里活可不少。
但最终还是点点头:“行,难得小周邀请我”
闲谈片刻,随着入场者越来越多,仪式即将开始,三人才分开。
孙老坐在了科学院一侧的第一排,而元老则坐在了工程院的第一排。
显然,他们并不是真的临时起意,只是没有告诉周瑞罢了。
周瑞坐了回去,也是有些开心,院士称号授予一般只会有新晋院士自己参加,所以不存在“亲友见证”,但今天,却有两个老前辈为他而来,如何不开心?
11点左右,人员基本到齐,因为两院仪式共同举行,这大概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圆形的大礼堂除了一小部分因为角度问题被封闭,其他三面差不多完全坐满。
院士称号授予仪式,正式开始.
院士,虽不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但却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称号。
院士是终身荣誉,一经授予,除非有重大学术丑闻、违法乱纪、品行不端、Z治错误,一般轻易不会收回。
每两年增选一次,人数不定,但一般在100人左右(两院合计),经由多道程序后评审决定。
能走到这一高度,基本都是各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有着优秀且明确的成果。
他们之中,不会都是完人,也不会都是圣人,但肯定都是聪明人,是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别人眼中的天才。
今天,95位新增选院士,汇聚在了中国科学院大礼堂上。
仪式的前半段,就已经彰显出了院士这一称号的特殊,没有慷慨激昂,没有喜庆连天,有的只有慎重、严肃。
由科学院、工程院的院长分别上台致辞,内容以强调院士义务,以及督促遵守院士管理章程为主。
其中,有四个表率。
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
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
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
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
理想化么?是的。
不切实际么?不是的。
院士们不是完人,更不会是圣人,制度没有万全,更没有完美。
学术成果多年后存疑的,为人品行逐渐暴露的,口无遮掩误导群众的,私德有亏为人诟病的,这些年来都有。
由于院士是终身制的,且由国家背书,所以每给出一份荣誉,公信力就会被“借走”一分。
院士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社会对中国科学界的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