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诸葛亮的结局,历史的谜题!
雨中城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5章 诸葛亮的结局,历史的谜题!,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雨中城市,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到底发生了什么?”
诸葛亮颇为不解,一转头,却是看到了床上的自己。
<div class="contentadv"> “我这是……已经死了?”
“不,你还没死。”
秦天的声音传来,诸葛亮这才发现,秦天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孔明,见过……”
看到秦天,诸葛亮深深行了一礼,但在称呼上却是犯了难,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称呼秦天为什么。
“无妨,就如同五十年前我们初次见面那般,叫我秦兄即可。”
诸葛亮微微一愣,也不迟疑,微微点头:“那亮就斗胆,叫一声秦兄了。”
说罢,诸葛亮仔细看着秦天,心生感慨。
“秦兄果真还和五十年前一模一样,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啊!”
“时光……”
秦天看着诸葛亮身下已经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也是感慨不已。
“时光果真是一个无情的东西,带走了一切……”
诸葛亮也看到了秦天身后的两个弟子。
由于此时他的状态十分奇异,竟是隐约间能够感受到沐春和灵夏两个人的本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诸葛亮恍然:“原来五十年前的那个晚上,我看到的居然是秦兄的弟子啊!”
秦天有些诧异:“伱以为是……”
秦天恍然:“你莫非以为看到是我?”
说罢,秦天忍不出笑出声。
“这……”诸葛亮有些尴尬:“我一直以为,秦兄是那天上的仙人下凡,所以才……”
诸葛亮顿时明白自己闹了个大乌龙。
因为他晚年对外的宣传全部都是秦天是一条白龙下凡,前来拯救苍生。
因此他给秦天树立的雕像,也多以玉石为主,因为玉石都是天生的白色。
民间有关秦天的各种崇拜之中,白色也是其中少不了的颜色。
只不过后来秦天换了一身青衣,所以在白色之中也掺杂了不少白色。
“无妨,没有太大的区别。”
秦天倒是有些好奇:“为何你晚年一直致力于将那功劳都推到我的身上?”
“功劳并不在我,不敢贪功。”诸葛亮苦笑道。
随即他有些小心翼翼的看着秦天:“秦兄莫非是有些……”
秦天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无妨,只是有些好奇罢了。”
“虽然是我将种子交给你的,但如果没有你的推广,这些种子只怕也无法惠及全天下的百姓。”
“说到底,功劳也还是全部都在你身上。”
诸葛亮连连摇头:“不敢居功,只可惜世人多愚昧,几乎没人愿意相信我的说法。”
诸葛亮对此也是深感无奈。
因为在宣传秦天的过程之中,诸葛亮很快便发现,很多地方都会将自己的雕像放在秦天的旁边。
在某些地方自己的地位甚至比秦天还要高。
因为凡夫俗子不会相信诸葛亮所说的仙人之说,只会觉得这是诸葛亮的托词。
他们只能看到是诸葛亮将这些种子带给他们。
因此无数人更多的将信仰转移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说到这个,秦天才恍然发现,诸葛亮的身上竟是凝聚着惊人信仰之力。
信仰之力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这种东西万事万物都能产生,甚至就连一块石头,也能产生信仰之力。
秦天更愿意将其称之为情绪的力量。
情绪的力量是散乱无章,几乎没有任何利用空间的,因为量实在是太少,而且太过杂乱。
但当这些有欲望的请求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的时候,信仰之力就出现了。
这是几乎独属于人类才能拥有的力量。
因为野兽没有自己的思维,很难产生相应的信仰之力。
所以当世间的人类越多,对天地的信仰越深厚,天道演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但人口这种东西,又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纵使秦天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让天下的人口迅速增长。
况且,就算人口多了,对天道的演化也不一定全部都是正面的作用。
因此这次亲自出手干涉历史的变化其实出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则是因为真的被诸葛亮打动,想要为这片大地做些什么,二来也是出于实验目的,看看这到底会对天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需要到几十年甚至是几百上千年之后才能明确的看的出来结果。
至于眼下诸葛亮身上的变化,却是远远超出了秦天的预期。
就在秦天的眼下,诸葛亮身边却是缠绕上了一层金光。
秦天只花了短短几息的功夫便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因只有一个,诸葛亮在民间的声望简直是太高了。
诸葛亮此人可谓是全能,几乎以一己之力,完善了整个蜀汉的政治架构。
最关键的是,诸葛亮统筹帷幄,不仅平定天下,而且将后勤治理得堪称完美无缺。
连年的征战不仅没让百姓的生活变差,反而是越来越红火了。
对此,诸葛亮会说,这其实全部都是秦天带来的种子的功劳,他只是推动了一把而已。
就算没有自己,这些种子也迟早都会在民间被推广开来。
但诸葛亮所说的仙人终究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他本人则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所以有关秦天的信仰,绝大部分都流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甚至于某些地方干脆就不相信什么秦天,他们只相信亲自给他们带来种子的诸葛亮!
这其中自然也有其他情况出现,不过这些就不一一赘述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