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袍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4章 行军路上,西川欲晓1909,仁义袍哥,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大队人行进在在沙湾通往屏山的崎岖山路上,蜿蜒曲折不见尽头。
这支队伍太长,共有上干人。这队人是老根据地支援屏山根据地的干部和仁义军战士。
屏山县实际上和沙湾相邻。在相邻地界,山高林密,原为沐川长官司,近期撤消了长官司把他并入屏山县,因此屏山县就与沙湾相连了。
说是相连,实际与阻断也没多大区别,虽然已取消了沐川长官司,但依然受少数民族影响。只有山林间的骡马小道通行。如果不与夷人首领沟通好,要通行将会很难。
原来嘉州与屏山的联系,主要是经过岷江,但现在犍为县位于两县之间,卡断了岷江上的联系,因此仁义社要绕行过屏山北部的沐川才能到达屏山南部。
既然已创建了屏山根据地,就要把它经营好。而且那里现在敌人的力量薄弱,正是发展的好时机。
一但根据地得到稳定和发展,那时南北夹击,犍为指日可下,这样整个根据地就会连成一片。
这次给夷人买路,沙湾县长专门与夷人结为兄弟,并送了几驮盐的礼物。
黄辉寻找的儿子黄少爷正在这支队伍之中。
黄少爷与两个同窗,商量好出逃投奔仁义社,结果出逃时却变成了四人。同窗同父异母的姐姐看见过仁义社女干部,羡慕得很,也跟着出逃要去加入仁义社。
他们知道要在本地加入仁义社,别说父母不同意,就算同意,万一清军打过来,家人跟着会遭殃。
于是这四个少年跟着一队仁义军到了仁控区,改名换姓要求加入仁义军,可仁义社嫌他们小,一看就是偷跑出来的,反而劝他们赶快回家。
见仁义社不收他们,黄少爷也不准备去找夏平。父亲背信弃义攻击仁义社,恐怕夏叔叔已恨上自己了吧?
黄少爷现在改名叫黄祥云,他立即带领大家到雅安,从雅安顺青衣江而下坐船来到苏稽。
四人找到结义兄弟林毅桓和杜崇山,说明了来意。
林毅桓拍着胸脯告诉他们,找工作没问题,现在仁义社正在征召前往屏山县的干部,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正是屏山县需要的人才。建议他们和自己一起去屏山县。
四人当然同意,同窗的姐姐听说那里有一只女子军团是更是兴奋不已。
在林毅桓的帮助下,这次他们顺利加入了去屏山县的队伍。
可真走在山上那才认识到什么是难。连续几天的行军,让这群从未吃过苦的少年脚上像灌了铅。
可再苦也是甜蜜的。他们很快爱上了这支队伍。
行军几日,知道他们体力弱。背包被战友们拿去了。每到宿营地,都有人给他们挑血泡,端热水烫脚,缝补挂烂的衣服。
一个队伍被分成了几个大队,大队又分中队和小队。每个小队又有班和组。
黄祥云他们有文化,很快就被选为各个中队小队的文化教员。
他们的口号是边行军边战斗,边学习,边宣传。
这个队本来就有文化教员,现在多了黄祥方,这个小队就想去争争文化标兵,去把流动红旗拿到手。
行军途中,每个战士背后都写的有字。以供后面的战士学习。
“黄教员,这几个字我已经认得到了。重新给我换几个字呗。”
说话的是排长王长贵。原来是西川新军,去年在洪雅渡过青衣江。战败被俘后通过教育加入了仁义军。
他参加了保卫洪雅的战斗,非常勇敢,现在已是一名排长,也是英模巡回报告团的一员。他现在在这个小队当队长负责整个小队的安全。
在仁义社大半年了,让他会识很多字,他现在越学越有劲。
黄祥云跑上前拿起一张写着字的纸。用夹子夹在前面战士的背包上:"王队长这什么字?把它读出来。"
宣传队长不失时机的钻了出来:"来,同志们,给王队长一点掌声。鼓励鼓励"
"啪啪啪、啪啪啪。"有节奏的掌声响起。
队长看着前面的字,想都不想就读了出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非常正确。大家欢迎!”
黄祥云又换一张,这张也简单。王队长一口就读了出来,"人民战士爱人民。"
掌声再次响起。
黄祥云又换一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再換一张难点的,这张笔划较多,王长贵看着字沉思道:“那是言字旁。言字旁就与说话有关。哦,对了,前面两字是说话两个字,后一个是和,还有一个当然就是气了。”
"这几个字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
"哦,"掌声再次响起。
宣传员不失时机,站在高处打起了快板说唱起来。
"嘿、嘿,
黄队长,真能干。
守城是英雄,学习是模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