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巨唐缓步
冷泡茶加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5章 巨唐缓步,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冷泡茶加冰,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郑文泰贸然出击所犯的错误实在太多:
大唐皇帝心中已经在提前给郑仁泰选归宿了。
这郑仁泰这样都能玩儿砸?
李世民心底甚至还有几分庆幸:
还好玄武门时没对其委以重任,不然指不定……
如此简单的一场平叛都能打的如此难看,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好兆头。
这支精锐的唐军在战场上堪称死神,是敌人最大的噩梦,但是这些面对大自然一点用都没有。
“这薛礼若是寻得,还要药师多费心了。”
在郑仁泰的带领下,这支精锐骑兵向北追了一千三百多里地,一直追到了贝加尔湖附近,但依然一无所获。
郑仁泰是主将,因此人马更多,从天山向着东北方向开始搜索敌军残部。
但我们前面说过,天山距长安有四千多里,从出征到接敌是个漫长的时间,再算上郑仁泰利欲熏心的追击,冬天已经来了。
天山下破敌之后,郑仁泰与薛仁贵兵分两路,各自去扩大战果。
为了能追的更快,郑仁泰还下令这支骑兵脱掉铠甲,每人只带少量补给。
而在听到郑仁泰任主将领兵平叛时还挺欣慰,不是欣慰于郑仁泰似乎终于有了几分能力,而是欣慰于皇子治还挺念旧。
一个贪婪的决定,以及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风雪,埋葬了一万三千三百名这个时代最精锐的轻骑兵。
但心底同时乐开了花,李靖将军亲口夸我呢!
郑仁泰离开时候带了一万四千名精锐骑兵,最终成功返回军营的仅仅七百余骑。
“此确实乃人祸!”
李靖总结了一下看法,道:
“故而,或可开武举,令知兵者为将,不至有此之损。”
也因此,李世民对大唐扩张过程中没有出现郑仁泰的名字并不意外。
“这大唐属于是老天都看不过去眼了。”
王玄策以区区数人征召近万藩兵,怎么就不担心这些藩兵反手给他一刀?
这场暴雪引发的惨败让甘露殿原本欢快的氛围变得凝滞了少许。
李世勣与苏烈赶忙挺了挺胸脯,一脸肃然。
对此李世民缓缓点头表示同意。
刘备不同意:
“关老天何事?此乃人祸!”
【无论如何,薛仁贵的三箭定天山确实属于大功。
郑仁泰本名郑广,玄武门时侯君集与长孙无忌乃是策划人之一,故而对参与者名字都颇为相熟。
杀俘不详,以及这天山附近本属羁縻之地,下如此狠手,如何能不离心?
以三万征召五万去打另一方,那时候的大唐将领怎么就不担心回纥骑兵反戈一击,与西突厥联手围剿唐军?
成都府衙中,张飞摇头感叹:
“此类必败之乱,为将者只要谨遵兵书要领,皆必胜,且难有损。”
御史弹劾郑仁泰时称,这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也是最耻辱的一次失败。
这位老将军琢磨着道:
“陛下开科举时,或可试开武举。”
李治做出了功过相抵的判决,对薛仁贵既不责罚也不褒奖。】
不过毕竟是老朋友,因此也只是瞟了一眼众人就移开视线,彼此小声交流起杀降的看法来。
反正这些铁勒人面对唐军一触即溃,只要到达那富足的铁勒部落,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但这是一场徒劳无获的出击。
但很快,光幕就让李世民明白,他还是太乐观了。
这回纥之乱本就不齐心,不管怎么看,都属于拉个人就能平的那种,属于白送的功劳。
辣手杀降,纵兵劫掠,简直将离心手段都用完了。
李靖的一番话博得了李世民的认可,当即点了点头:
这个念头已经在李靖心底盘旋很久了,此次才首先尝试着提出来:
“这回纥之乱,率军者哪怕只是庸将,亦可胜之,绝不至于遭此大败。”
长孙无忌圆圆的脸上写满了不信,轻轻笑了一下,再次悄无声息的与侯君集拉开距离。
“若论击强敌,开疆拓土,灭其国,领军者非懋功、定方等名将不可。”
不愧是唐军耻辱之战。
而马吃完了呢?“人饥相食”
“郑广不在此,潞国公是否颇为遗憾?”
最典型的莫过于薛仁贵这个野路子,确实猛将,令李世民心生喜爱。
孔明叹了口气判断道:
“开唐时,四面皆强敌,天子有胆略,将帅有军略,士卒敢效死命。”
“此时已是‘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帅不知兵,将且贪功。”
“这大唐惨败于吐蕃,不远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