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9章 五院方案,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成基命此时说道:
“这份五院方案,是由设立枢密院引发,陛下让兵部尚书袁公主持廷议。”
“我看兵部的大臣,多半是支持这个方案的。”
“他们这些日子,都在谈设立枢密院。”
从一部变成一院,院下还要设部。兵部官员的兴奋可想而知,他们都有机会趁着这个机会升官,单独执掌一部。
而且后世的枢密院历史上,也会留下他们的名字。说他们在开设枢密院时,留下什么样的功绩。
朝堂上的文官,大多也不会反对枢密院设立。因为这代表着,文官彻底掌握住兵权。
要不然这一个多月,也不会没多少反对的声音。
所有的文官都知道,枢密院设立对他们的意义:
这代表着皇帝放弃了用武将制衡文官,而是从文官中分出人员,让文官之间相制衡。
文官再也不用担心,回到国初那个武将掌权的时代。
之前韩爌也不是反对设立枢密院,而是反对分内阁的权,所以他提出同时建立政务院。
如今皇帝倒是答应政务院建立了,但是又提出增设大理院和理藩院。
而且五院绑定,要设就一起设。
韩爌琢磨着其中变化,感叹道:
“当今陛下,真是善于用权啊!”
“我看这份方案,多半会被通过。”
方案中大理院的事情,有都察院的先例在前,群臣应该会接受皇帝对这个衙门的官员拥有任命权。
而且刘宗周等负责重制礼乐的官员,更是会支持大理院设立——
因为大理院的职权,就是维护礼法。
理藩院则因为这个衙门所拥有的权力,皇帝现在就掌握——
之前皇帝就利用群臣的不注意,利用境外戒严,攫取了这个权力。
如今不过是规范化,设个衙门负责。
甚至,因为设立衙门后必然会有文官加入,很多文官还会欢欣鼓舞,加强对这些事务的影响力。
而在韩爌看来,留个皇帝能直接管辖的衙门,也能让皇帝发泄旺盛的精力。不至于把精力集中在军政事务上,一直琢磨着和文官夺权。
至于理藩院夺取了礼部主客司的权力,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看来,这不是什么重要的职权。
当今礼部尚书温体仁,更不会反对皇帝。
这样算过来算过去,反对五院方案的大臣都不多。
甚至韩爌自己,都能够接受这个方案。
所以,他在思虑之后,还是没调动朝堂上有限的东林党人,反对这个方案。
只是上了奏疏,对五院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无奈皇帝根本就不给他讨论的机会,坚持把这个方案近期举行廷议。
他和很多不满意的大臣也只能捏着鼻子,同意这个方案。
十一月十一日,袁可立主持的廷议上,在兵部官员的极力支持下,五院方案顺利获得通过。
从此朝堂机构,会按这个方案调整。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五院改制。
内阁首辅黄立极被皇帝任命总揽此事,主要负责理藩院。
内阁次辅韩爌协助,主要负责大理院。
兵部尚书袁可立,主要负责枢密院。
政务院则不设主官,基本上没有多大改变。
甚至都没有政务院印,六部等衙门仍旧分管自己的部门。
只是因为五院级别被皇帝统一定为正一品,政务院领头的六部尚书等官员,理论上能升为正一品——
五院平常以正二品官员主事,但可以由更高品级的大臣担任。
都察院也因此升格,从正二品衙门升为正一品衙门。
朱由检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想把一些致仕大臣任命在自己掌握的理藩院。让这些人发挥余热,牵制一下掌权的内阁大学士和九卿——
理藩院掌院所拥有的权力,相比后世的美国国务卿也不遑多让。
有能力的大臣担任这个职位,完全能成为朝堂上最重要的官员之一。
可以说,这五院的设立,朱由检虽然刚确定没多久,其实却大多早有想法,甚至可以看做是去年机构调整的延续。
大部分衙门也打下了基础,调整起来有条不紊。
但是有一个朱由检没想到的变化,那就是大理寺被升为大理院后,九寺少了一寺。
一些大臣对六部八寺的说法不习惯,提议增设一寺。
户部尚书毕自严就提出,应该把太府寺的农业事务分开,另外成立司农寺——
现在的太府寺职权实在太大了,几乎和户部相当。所以他提议分权,把农政总署、粮食总署分出去成立司农寺。
朱由检考虑之后,同意了这个提议。
一是农业事务确实重要,值得单独设立一个衙门。
二是六部八寺确实不好听,九寺更加符合古制,更容易让官员接受。
而且多出司农寺卿后,小九卿也不用翰林院掌院凑数,直接把九寺正卿列上去就行了。
朝堂上很多官员,也因此赞同设立司农寺的提议。
户部自此之后,分立出太府寺和司农寺。一共三个衙门,执掌大明国计。
还有人仿照前宋的称呼,把三个衙门合称为三司。负责的官员称计相,也就是三司使的别称——
当然,因为太祖明令禁止设相,更多的还是被称为计臣。
政务院户部尚书,也被视为事实上的宰辅,经常被加从一品弼政大臣衔,成为兵部尚书权力被削弱后,新的九卿领袖之一。
(调整后户部及其督导的太府寺、司农寺合称三司,或者说三计司,和三法司区分)
第一任司农寺卿,还是由郭允厚担任。
因为他喜欢大司农的称呼,而且对农业事务更擅长。
所以他主动放弃了权力相对更大的太府寺卿,担任司农寺卿。
空出来的太府寺卿,则由专督钱法侍郎董应举转任。
这个之前负责钱法事务的侍郎,刚刚担任太府寺卿,就上了一份奏疏,提议设户部银行,专门负责银钱收支和转运。
奏疏中,董应举列举了户部银行设立的必要性,以及这一年来顺天府赋税征收时,顺天银行发挥的作用。
认为应该仿照顺天银行,设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并且在各地设立分行,负责当地事务。
他之前负责的钱法事务,同样应划入户部银行,负责货币铸造和发行。
这份奏疏,在外廷引起什么动静不好说,但是朱由检看到后,却是一声长叹:
文官的进化速度,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快。
之前内府监银行独揽金融业的局面,已经不可能继续。
自己还需要再找个钱袋子,为接下来的戡乱和救灾准备钱粮。(本章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