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8章 锥形弹和纸包弹,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脑海里记得一些燧发枪的图片,大明的燧发火铳,已经在朱由检的指点下,有了后世的样子。
但是打火率却一直不够高,即使改进了火药、尝试了很多燧石和火钢也是如此。
甚至连使用火绒作为引火药都尝试过,但是产生的火焰和残留的灰烬,都让它不受欢迎。
在现有的条件下,似乎只能制造出打火成功率五成的燧发火铳。这对军队来说,仍旧不可接受——
就算火绳枪在刮风下雨时点火成功率更低,他们也认为一直燃烧的火绳,相比燧发火铳更值得信赖。
向民间售卖的燧发打火机倒是没有人诟病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一次打不着火、再打几次就行了。以前他们使用火镰时,也经常多次打火。
薄珏也是因此受到启发,在燧发火铳的燧石夹上,增加了快速拨回装置。
这种装置也不是他的原创,因为现在的一些燧发火机,后面就有类似装置。
之所以没有在军用的燧发火铳上提出来,是因为如果二次打火、三次打火,需要军队更改训练和作战方式。在第一次发射后,进行二次发射、三次发射。
文思院和装备院的工匠,是没这个权限的。甚至都不敢有这个想法,不认为军队应该牵就自己。
但是薄珏就不一样了,他再怎么说也是县学生,不觉得那些大头兵迁就自己研制的装备有什么不应该。
在爵位和官职的诱惑下,平日里有些唯唯诺诺的他,壮着胆子在皇帝面前提出,应该允许多次打火发射。
朱由检不知道这里面内情,所以他认为薄珏这是天才的创意,能够让大明的火器更新换代、进入燧发火铳时代。
直到薄珏提出要相应改变操典,他才明白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一次打火之后,大约有五成弹丸发射出去。”
“他们在剩下的五成人二次发射时,就只能睁着眼看着。”
“如果要进行三次发射,会有更多的人干看着。”
“这对军队来说,会减少同样时间里的齐射数。”
这样做到底值不值,朱由检认为需要实际检验。
如果二次发射后成功率达到八成以上,他个人认为可以让士兵多扣一次扳机,以便让大明军队提前进入燧发枪时代——
历史上之后的二百年,就是属于燧发枪的时代。
把燧发火铳大量装备、在实际生产和作战中推动它的成熟,朱由检认为非常值得。
否则一直拖下去,说不定需要五年、十年……才能把燧发火铳的打火率提高到八九成,那样耗费的时间太长了。
在火绳铳装备大明军队一年多后,朱由检已经深刻认识到。武器只有在生产和实战中才能成熟,迅速得到改进。
像是二十毫米重型火铳,最初重量十几斤,士兵都觉得操作不便,甚至只能用脚架架在城墙上防御。
但是在生产一年多后,它已经被装备院的工匠,成功降到了十斤以内。
这对大部分士兵来说,已经可以接受。
朱由检甚至盘算着,全面普及重型火铳,把轻型火铳的装备范围缩减,降低后勤的复杂性。
燧发火铳,是又一种能降低后勤复杂性的火铳。它能让士兵不再携带火绳,也不需要点火。不用担心误燃携带的火药,能排成更密集的队列。
如果装备之后,军队在实战的刺激下提出改进意见,工匠也在生产中进行各种细微改进。它的成熟速度会大大加快,如同重型火铳的改进一般。
朱由检已经决定了,只要燧发火铳二次打火的成功率达到八成,就装备这种新火铳。
他让薄珏在装备研究院组织一个小组,先基于重型火铳生产一百杆燧发火铳,然后让装备燧发火铳的中队和其他中队演习,确定它的优劣。
薄珏高兴领命,很快就挑选工匠,试制这种新火铳。
掌管文思院的吕祥得知这件事情后,顿时有了危机感。
二次打火真不是什么新概念,在使用燧发打火机时经常遇到。曾经也有人向吕祥提过这个建议,但是却被他否决了。
如今这种自己看不上的改进方案,被薄珏提出后得到皇帝的支持,他如何不产生危机感?
即使觉得自己没错,仍认为二次打火是邪路,吕祥也不得不向皇帝请罪,说明自己的失误。
朱由检没有怪罪他,因为他也不觉得二次打火是正路,如果不是为了加快推动燧发火铳装备,他不会同意这一点。
但是从吕祥否决之后其他工匠就没有试验这一点,他看到了现有研究体制的弊端。
在思考之后,他说道:
“技术的进步,有时就是一个小点子。”
“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谬,都要试验后再说。”
“不过朝廷的经费紧张,不可能把所有点子都试验。”
“朕会让皇家科学院和文思院、装备院组织一个技术委员会,每年从内府监拨一定的款项作为技术基金。”
“只要通过这个委员会认可的,都会下发资金研究。”
“无论内廷还是外廷的工匠,都能向这个委员会提方案。”
“资金专款专用,研究结果评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