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滩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 督府早茶:从市井烟火到厘金难题,铁血书生之南海风云,跑滩匠,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元 1899 年 12 月底的时候,广州城已经慢慢有了冬天的寒意。不过,总督府里却暖烘烘的,就好像春天已经早早地来到了这里。阳光像金色的纱线一样,从那些雕刻得特别精致的窗户格子里透进来,一缕缕地洒在布置得很典雅的会客厅中。李准接到召唤后就赶了过来,走进这个既庄重又严肃的地方,和李鸿章面对面坐着,一起品尝广东的早茶。
李鸿章显得很悠闲自在,他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小块精致的糕点。这块糕点颜色金黄灿烂,就好像是阳光洒在麦浪上的那种颜色,还散发出一股特别诱人的香甜味道,好像在默默地告诉人们它有多好吃。他把糕点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然后很自然地说道:“李准啊,你来说说,我这儿的早茶,和外面街道上的比起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呢?” 说完,他微微眯起眼睛,像是在回味糕点的香甜,又好像是在思考这个简单问题背后隐藏着的更深的意思。
李准听了这话,神情也放松了下来。他伸手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叉烧包,咬了一口,叉烧的香味立刻就在嘴里散开了,就好像一场特别美妙的味觉盛宴刚刚开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说:“中堂大人,我对茶道这方面懂得不是很多。不过您这儿准备的早茶,虽然种类不是特别多,但是每一样都是精品。吃起来口感软糯醇厚,就说这普洱熟茶吧,颜色鲜亮,香气浓郁,特别符合您的口味。光从茶水和点心来看,那已经是非常正宗地道的了,和外面街市上的早茶比起来,要好上好多倍呢。只是咱们在这高墙大院里面,相比外面街道上的早茶,少了那种热热闹闹、充满生活气息的感觉罢了。”
李鸿章一边慢慢地嚼着,一边脸上露出那种很惬意、很舒服的表情,就好像是一位特别有品味、正在品尝世间美味佳肴的高雅之士。过了一会儿,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笑意问道:“李准,你参加工作多久了?”
李准马上挺直了腰板,很正式地回答说:“报告中堂大人,我参加工作才刚刚两年。”
李鸿章接着又问:“那你参与赈捐事务有多少年了?”
李准听到这个问题,就轻轻地把手里拿着的那个画着青花图案、正冒着热气的茶盏放了下来。茶盏里的热气像烟一样袅袅上升,就好像是思绪飘到了半空中一样。他坐得端端正正的,眼睛里透着坚定的目光,大声说道:“回禀中堂大人,我从二十五岁那年开始,在我父亲的带领下进入了赈捐这个领域,到现在算起来,已经有五年了。”
李鸿章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端起旁边的那杯普洱熟茶。这茶汤的颜色红得很浓,又特别透亮,就好像是深邃而神秘的琥珀一样,那浓郁的香气就像是经过了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的醇厚韵味。他轻轻地喝了一小口,又点了点头称赞道:“嗯,你这么年轻就能有这么多的成绩,真的是很了不起啊。我每次一想到你在黄河维修工程里,居然能筹集到五十万两白银那么多的钱,那可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啊。”
李准听了,脸上有点不好意思,带着一点腼腆的笑容说道:“中堂大人,您过奖了。我其实没什么本事,就是运气比较好,偶然有了这么一点小成绩罢了。”
李鸿章假装笑着责备他说:“年轻人可不要太谦虚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好运气啊?我很清楚你脑子很聪明,做事也很有胆量和魄力。而且你还漂洋过海去过南洋,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和辛苦,最后才能筹集到那么多的捐款。你的能力啊,就算是我们大清最厉害的财经方面的官员,都对你赞不绝口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