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气都气饱了
冰川火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 气都气饱了,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冰川火鸟,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可以说,乔珊的情绪很复杂。
她当初对高远是看不上的,是鄙视的。
却没想到,高远这家伙,不飞则已,一飞上天了。
想起高远在考场上的表现乔珊就恨得牙根儿发痒。
本姑娘还天真地以为你一道题都不会呢。
结果,丫是早早答完题,感觉无聊才提前交的卷啊。
从父亲嘴里得知高远的高考成绩后,乔珊目瞪口呆,死活不信。
又从其他同学那儿听说后,气得乔珊好几天食不知味夜不安寝的。
同时,心里对高远的看法也发生了一点点改变。
这家伙也不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嘛。
乔珊眼珠儿一转,先去窗口打饭。
大饭厅很大。
这当然是句废话。
为什么叫大饭厅呢?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北大从红沙滩迁至燕园。
地盘大了,人也多了,在什么时代吃饭都是头等大事。
为解决师生用餐需求,学校领导在三角地附近修建了一大一小两个食堂。
分别赐予两个很俗气的名字,即:大饭厅和小饭厅。
大饭厅可容纳几千人同时就餐,被大家伙儿戏称为:远东第一大饭厅。
这个饭厅不光具备用餐功能,挪开餐桌就成了举办演出、会议、讲大课、放电影的礼堂。
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大饭厅里只有餐桌不配餐椅。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一律站着吃饭。
蹲着也行,但你得抱着饭缸子吃。
大学生也吃定量,每人每月36斤,粗粮细粮各一半。
大饭厅的餐票共分四种,是学校后勤印制的,买菜或副食的叫菜票,买面食的叫面票,米票买米饭,粮票买粗粮。
区分得很细致。
另外,购买主食除了饭票也要另交一些钱,面票每斤2毛,米票每斤1毛6,粮票每斤1毛2。
除了大小两饭厅,这时候北大正在建设学四食堂,也就是后世的燕南美食。
高远趁着没开学时来北大溜达了一圈,发现学四食堂马上竣工了,大概率今年就能投入使用。
现如今,大饭厅的菜品并不丰富,可供同学们选择的种类不算多。
无非就是清汤寡水的白菜汤、萝卜汤,土豆汤。
荤菜有红烧肉、辣椒炒肉丝、鱼香肉丝、宫保鸡丁。
多少沾点荤腥的也有,比如说西红柿炒鸡蛋和着名的锅塌豆腐。
大饭厅里人乌泱乌泱的,每个打饭的窗口都排着长队。
高远和室友们刚站好。
啪!
他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扭头一看,高远乐了,“小查,你胳膊够长的呀,居然能拍着我的肩膀头儿。”
査建英哈哈大笑,“我伸到后背上去反手能摸到耳朵你信不信?”
“这就有点儿吹了吧?”
“拿着。”
査建英将搪瓷缸子放高远怀里,给他表演了一个反手磨耳朵。
高远服了,“天赋异禀啊你。”
査建英又嘿嘿嘿傻笑起来。
她把身边的姑娘拉过来,对高远说:“给你介绍一下,我室友王晓萍。晓萍,这位才子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高远高状元。”
王晓萍落落大方向高远问候道:“高远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端详她一眼,高远心说,我也认识你,郑晓龙的老婆嘛。
“我也很高兴能和您成为同学。”高远笑着回应她道。
几位室友都蒙了。
小高这么受欢迎吗?
刚来报到就受到婆子的关注了,人家还主动找他说话。
哎呀,你小子魅力无限呐。
高远身前的葛兆光扯了扯他的袖子低声问道:“这两位是……”
梁左隐藏着眼镜后面的招子也精光爆闪。
高远笑着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姑娘叫査建英,是我们文学专业的同学,这位是王晓萍同学,也跟我一个专业,没错吧?”
王晓萍点微笑,“没错,我也是文学专业的新生。”
高远又给二位姑娘介绍了同寝室的其他五位认识。
他也暗暗观察了一下,发现302寝室这几位挺有意思的。
杨迎明自我介绍时主动坦白了,他有了老婆孩儿,所以对这两位姑娘表现得很淡然。
陈建功跟杨迎明同年的,看样子没结婚,但人很稳重,冲俩姑娘点点头就算打过了招呼。
岁数最大的左永邦俩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忽左忽右色眯眯打探着两位姑娘的胸脯。
高远不觉蹙了蹙眉,这个人的眼珠子太灵活了,一副没见过女人的样子,让高远感觉挺讨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