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看书充实充实自己
八大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 看书充实充实自己,四合院之这个男人没有外挂,八大罐,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错,人呐就是得不停的学习。”身为教师的阎埠贵对他这种好学的态度表示认可,“你看的什么书,我看封面都破了。”
“喏,《初等电工学》,还是民国时出版的,几十年了,破点也正常。”巫马似不经意的透露着消息,自嘲道:“不瞒您说,这还是我小时候,村里扫盲的老师走之前送给我的。”
“嚯,还是繁体字呢,少见。”阎埠贵扶正眼镜,拿过书翻了翻,“能看懂么?”
虽然国内到1956年才开始推行简体字的推广,但其实早在前清时期新文化运动期间就有人提议要对文字进行改革,太平国因文化水平的缘故,当时已经系统使用简体。
1922年,北洋的钱先生提出《减省汉字笔化方案》,虽然最后因上层认为其破坏了汉字的传统结构和文化内涵,导致没能完整的推行下去,但实质上,民国时期,民间简体字的使用已经是一种普遍的习惯。
阎埠贵问巫马能不能看懂,也不全然是瞧不起他,简体字自古就存在,有些古老的甚至能追溯到春秋时期,是经过几千年慢慢积累下来的。
换句话说,认识繁体字的,看简体字问题不大,但只认识简体字,想读繁体字的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还行,大部分都看懂。”巫马有些苦恼的抓抓脑袋,“不过有些字太复杂,我只能按上下文的意思大概估摸着猜一下,读就不知道了。”
读书人,都讲究个好为人师,阎埠贵放下水壶,兴致勃勃的把书还给巫马,“算你小子有福气,你三大爷小时候念过私塾,什么字不认识,找出来我来帮你看看。”
“谢谢您嘞三大爷。”巫马也不客气,拿起书翻了翻,指着个字问道:“您看,这字,他怎么念啊。”
“这漦啊,它念台。”阎埠贵矜才使气,摇头晃脑的刚想给巫马解释一下这个‘漦’字,却瞥见大门口何雨柱拎着个饭盒晃悠悠的走进门,快速敷衍了一句,“你念台就行,意思也差不多。”
说完,提着水壶,以竞走般的速度赶到何雨柱面前,特热情的打着招呼,“哟,傻柱,回来了?”
“多新鲜,不回来我还能是串门啊。”何雨柱不耐烦的损了一句,“三大爷,您有什么事直说,我还得回去给雨水做饭呢。”
“都这个点了,等你做完饭得什么时候了。”阎埠贵眼睛滴溜溜在饭盒上打转,“你三大妈今天蒸的馍多,要不让雨水到家里吃一口。”
“菜也不用做,你这不带了厂里剩菜么。”
“哎哎哎,三大爷,您可管住您那张嘴。”何雨柱伸手打断阎埠贵的话,“您别害我啊,这什么年月,小灶都不开了,厂里哪来的剩饭剩菜。”
“这啊,是我中午没舍得吃的,带回来给我妹子补充营养的,您啊,甭惦记了。”
说完,直接伸手扒拉开阎埠贵,头也不回的进了中院。
“给妹妹补充营养?我呸!”没占到便宜的阎埠贵不满的嘀咕,“还不是剩菜,能瞒得了你三大爷?”
回头望望还在看书的巫马,琢磨一番又觉得他太穷,没什么油水可捞,摇摇头再次端起水壶,给他心爱的盆栽浇起水来。
京城的遗老遗少多的是,总有爱这些花花草草的,遇到懂行的能卖三、五块一盆,到时候也割个二两肉,不比他那剩菜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