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枕星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荀彧(6),综:共添青史,月枕星河,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婉第一次见到荀彧是在一月一次的辩论会上。
这次以“周武王伐纣,以下伐上,以臣逆君”为主题,谈论其行为。
荀彧认为,纣暴虐,武王伐纣本心是为天下苍生,但最后以臣代君是不可以的,作为臣子,应该辅佐一个贤明的皇子,像周公一样。
从一个的观点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荀彧是忠君爱国之人,却也并非顽固不知变通,当君主无道之时,他赞成臣子去换一个君主,但并不赞同臣子取而代之,但唐婉却恰恰相反。
她抬头看向荀彧,荀彧似有察觉,回看过去,台上的老师察觉到这一幕,随着荀彧的视线看过来,抚了抚让自己颇为得意的美髯须,罕见的没让戏志才第一个发言,反而是点了这位新入学就跟戏志才一起鬼混的少年。
和戏志才混在一起的,能是什么草包呢?
“沉疴痼疾,非一剂猛药可以痊愈;树之腐朽,非人力可及……”
唐婉认为陈年旧疾不是吃猛药就能好的,树木腐朽是自然规律,也不是人力能阻止的。
破后而立,在废墟之上建立新的政权,要比用废墟重建来的简单快捷,如果树已经奄奄一息了,那她会选择连根拔起,重新种一棵,而不是给那棵树修剪治病,等它成长。
他们的观点不同,各有各的支持者,这场辩论便就此展开了。
一场议论过后,即便是不熟悉的人也会变得熟悉,和对方辩论,思想得以碰撞,迸发出新的灵感,思路更加清晰,身边和你一个想法的同窗也仿佛变成了战友,关系更加亲近。
而最先提出两种想法的主人公,也变得惺惺相惜。
面对唐婉这种虽然年纪轻轻,但才思敏捷,论证有据的少年人,荀彧向来有心结交。
虽然他们某些观点可能不太一样,但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模一样的思想,荀彧一直都很尊重朋友的思想和性格,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待人温和友善,事实上很难有人拒绝跟荀彧相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