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红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宝姐姐来到贾芸的府邸,红楼武状元,江红辰,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下午,贾芸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直接去了西路的卜五娘大院。

袭人、紫鹃、晴雯、香菱、柳五儿都待在卜五娘身边。

香菱已经收拾好了西厢房。

不待贾芸先开口,卜五娘便迫不及待问了:“芸儿,皇上找你有何事?”

贾芸当即将天治帝和太上皇封赏的事说了出来。

卜五娘得知后开心起来也自豪起来。

袭人、紫鹃、晴雯、柳五儿也都开心和自豪。

就连刚来的香菱,都有些与有荣焉的感觉,心里对贾芸又多了些仰慕。

一百两金子对现在的贾芸家里来说,依然算是不小的数目,更重要的是,这笔金子是太上皇赏赐的。

卜五娘五人都不了解御前一等侍卫有多牛,但听贾芸说是皇宫内廷且是皇帝身边的侍卫,就已经觉得很牛了。

这时贾芸对卜五娘道:“娘,我想以你的名义,明日请薛姨太太一家人来咱们府上吃个东道,我瞧那薛姨太太人挺和善,倒是可以跟娘做个交心的人。”

“以前我们家还没发达时,娘倒是有三五个同辈的朋友,如今随着我们家越来越好,娘以前的那几个朋友,在娘跟前都拘谨起来了,包括了倪二娘。”

“那薛姨太太虽不是诰命的身份,家里如今没个官也没个勋贵,但薛家根基很好,又是大富之家,薛姨太太还是王夫人的妹妹,也是王家王大人的妹妹,轮身份倒也适合跟娘常来往。”

卜五娘笑道:“难为你替我考虑这种事。”

这话让贾芸心里有点尴尬。

他说的倒也不是假话,他想让卜五娘和薛姨妈来往,确实是觉得薛姨妈适合跟卜五娘成为朋友,但这只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在于,贾芸想在自己的府上见一见薛宝钗,也想让卜五娘见一见薛宝钗。

卜五娘随即道:“既然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你就以我的名义去请了那薛姨太太来咱们府上吧,她把香菱这么好的丫头给了你,如今跟了我,论理我也该谢一谢她。”

贾芸道:“娘同意了,我马上就去。”

卜五娘笑道:“这么急?”

贾芸笑道:“今日我被皇上选授了御前一等侍卫,还得了太上皇赏赐的一百两金子,西府的老太太知道了,必定又要叫我过去的,与其等她派人来叫,这回不如我自己去吧,正好可以请薛姨太太一家人。”

当即,贾芸骑着马去了荣国府,先去外书房见了贾政。

贾政一般都是上午去工部上班,下午一般都待在府上,经常待在外书房。

贾政得知贾芸今日得到封赏的事后,既惊奇也替贾芸高兴。

贾芸随即便去荣庆堂见贾母了。

眼下的荣庆堂里,一如既往的济济一堂。

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周姨娘、李纨、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三春、贾宝玉,鸳鸯、茜雪、莺儿等丫鬟也在。

得知贾芸来了后,薛宝钗也没回避,以薛宝钗的性格,正常情况下,她一定会回避贾芸的,但由于此前贾芸救命时就见到她了,加上荣国府诸女甚至林黛玉都不回避贾芸,薛宝钗也就不回避了。

见到贾芸走进荣庆堂,薛姨妈、薛宝钗、莺儿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昨日和今日中午,她们见到的贾芸都没有穿一等侍卫服,而眼下的贾芸,身上穿的是一等侍卫服,这让她们都想起了那日贾芸救她们时的一幕,想起了那一幕里英武神勇宛如杀神般的贾芸。

荣国府的女眷们,虽然都已见识过贾芸穿一等侍卫服的风采,眼下见到,多半也都还是觉得光彩照人。

昨日看贾芸又有点不顺眼的贾母,此时又重新觉得贾芸顺眼起来了,微笑着问:“你今儿又不去皇宫当差,怎么把这身侍卫服穿上了?”

贾芸微笑回应:“方才皇上召我进宫了。”

此话一出,堂内众女纷纷关心起来了,皇上召见入宫啊,这种事对如今的荣国府而言都是稀少的。

贾母也关心起来了:“皇上这次召你进宫为何啊?难不成皇上又要让你再一次南下办差?上次捉了个庞太监,这回要捉王太监、黄太监的?”

哈哈哈……

堂内响起一阵笑声。

贾芸笑道:“捉拿庞太监的事,我头里跟老太太详细说过的,皇上认为此事我立了功,这次召我入宫觐见进行了封赏。”

堂内众女纷纷眼睛都亮了起来,贾母眼睛都亮了。

此前贾芸已经有过两次被皇上封赏。

第一次是封三等将军、授三等侍卫,这已经是两年多前的事了。

第二次是授一等侍卫,这是一个月前才发生的事。

不待贾母询问,王熙凤便迫不及待笑着问:“芸侄儿,皇上这次又如何封赏得你?”

贾芸道:“皇上选授了我为御前一等侍卫。”

堂内有一些人惊奇了,还有一些人没惊奇,那是因为她们不了解御前一等侍卫,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王熙凤是了解的,惊奇道:“芸侄儿,你上月才授的外朝一等侍卫,就因为办好了一次皇差,捉了个太监回来,就被皇上选授为御前一等侍卫了?”

贾芸道:“皇上圣眷厚重,我感激在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总裁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

愤怒的乔治

巨星年代

雨水漫过桥

家父汉高祖

历史系之狼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太平洋过客

大唐第一世家

晴了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数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