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与优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书斋进学,红楼,开局小山村,疯狂与优雅,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晨微光乍现,吴玄安一身素净青衫,步履从容,踏入“望文斋”的院门。
庭前两株老槐树枝叶婆娑,晨风轻拂,带着淡淡的槐花香气。他举目望去,院中布置极为简单,几张石凳围着青石桌,屋檐下挂着几排竹简书册,偶有微风掠过,轻轻摇晃,发出簌簌声响。
塾内传来书声琅琅,约莫七八个学生已端坐堂中,各自手执书卷,正随先生吟诵经典。
吴玄安跨步入堂,向着案后那位老秀才行礼道:“学生吴玄安,今日前来听讲。”
老秀才正是此间塾师,姓陈,年逾花甲,一袭青布长衫,神色端肃。他抬眼瞥了吴玄安一眼,微微点头,抬手示意旁边空着的座位,道:“既已入学,便择位而坐,随众同窗一同听讲。”
“是!”吴玄安依言落座,目光扫过四周,只见堂中陈设极简,几排长案,案上摆放笔墨纸砚,墙上悬挂四书五经的经典篇章,字迹遒劲有力,显然是陈先生手书。
他稍作观察,便见先生手执一卷,朗声念道:“《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言一出,堂中学子齐声跟诵,吴玄安亦随之低声吟诵,声音平稳,不疾不徐。陈先生边诵边讲,时而停下,逐句解释,旁征博引,将其中深意娓娓道来。
吴玄安虽曾在前世听闻这些典籍,但如今亲身浸入其中,倒觉得挺有意思的。且陈先生讲解透彻,不仅剖析字句,更言及圣人治国修身之道!。
晨读过后,便是习字功课。陈先生负手而立,环视众人,道:“书法者,文人之本,若欲习儒,先正其字。”
言罢,他在案前展开宣纸,提笔蘸墨,稳稳落下“正心诚意”四字,笔力沉稳,字形端正。
“尔等照此练习,力求字正而气平。”
吴玄安取过笔,略一思索,便轻轻落笔。他虽年少,以前也没有写过毛笔字,但神魂强大,记忆清晰,每一笔皆用心雕琢,不多时,便书就一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字迹虽尚未达妙境,却已端正清晰,笔力沉稳,远胜旁人。
陈先生见状,略微点头,未多言,只道:“不错,孺子可教也,继续练习吧。”
如此每日晨读、习字、抄书,吴玄安皆不曾懈怠。
因神魂强大,他过目不忘,仅两月光景,便已将四书五经尽数记熟。
此后听课时,他已不再拘泥于死记硬背,而是潜心理解其中义理,每日听先生讲解时,亦能举一反三,常有所得。
塾中学子时有疑惑难解之处,他偶尔开口一言,便能点破关键,使众人茅塞顿开。
陈先生见状,亦是不禁侧目,几次考问,他皆对答如流,丝毫不差。至此,先生心中已有判断——此子天赋非凡,若能沉潜磨砺,来年三试,必可崭露头角。
光阴荏苒,冬去春来。
吴玄安每日晨读,午后习字,夜间自省,日复一日,未曾有丝毫懈怠。和前前世一样,学习还是学习。
院中那两株槐树由繁茂至落叶,又再度萌发新芽,而他手下的字迹亦已愈发稳健,内心对四书五经之经典的理解亦渐入佳境。
这日午后,塾内众人散去,吴玄安独自留堂抄录经义,忽见陈先生缓步而来,在旁站定片刻,方才开口道:“吴安。”
“先生。”吴玄安起身行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