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啧!早知道见他一面了!
喜欢吃牛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啧!早知道见他一面了!,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喜欢吃牛蛙,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农耕之策,民之根本也。”
许泽与曹操走进正堂,相对郑重而言。
献策的机会,许泽不会错过。
长期献策,系统会给他很多惊喜,所以每一次都要认真对待,并且尽力完善所言。
说完起始这句,许泽又沉默了片刻,才道:“主公以东武阳为根据,要寻水源丰沛、土地肥沃之地,划地屯田。”
曹操闻言,笑道:“阳谷,位于济南,毗邻东阿,南有鄄城与范县,三地之间,有沃野几百里,临济水而治,最是合适,可容十万人开垦耕田。”
若是怕破坏了植被,则可少耕。
看来,曹操对此做了十足的了解,农耕之事在他的心中也是重中之重。
许泽点了点头:“其二,需军民同心。主公将收降的贼寇,和流民编为屯户,再辅以军屯户为监,每三十为一营,分别屯田于此。”
“那,耕牛如何找?农具如何找?”
许泽拱手道:“此,可以和境内商贾、豪族共耕,向他们借牛。”
“借得耕牛四六入谷,计于帐中,秋收以还,农具亦然。”
“计牛入谷……”曹操沉吟片刻,深以为然:“甚好。”
这的确是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商贾豪族都可得利,又能安置百姓,他们也必然会大力支持。
“你为袁绍所想的方略,便是这个?”
曹操嘴角一扬,他不信这是许泽成竹在胸的农耕大略。
毕竟,这只是解决了军民同耕、耕牛空缺的难题而已。
袁绍在冀州,可根本不缺耕牛、农具,他不需要这样的农耕之略。
许泽愣了愣,见房内有粗制纸,有笔墨,起身去取来摊在案上。
俯身简单的画了几笔。
曹操不明就里,也凑过去看。
许泽道:“主公你看。”
几道线条,勾勒出寻常农家所用“直犁”的模样,且在上端画了一个圈。
“寻常直犁,力在上端,则用力时大部分的力,都浪费掉了,需要两三人同时压住方可前行,而且转向艰难。”
曹操不住的点头,他亦曾治农耕之策,这些他当然知道。
许泽又画了几笔在下,这次将直犁的辕弯曲至下方,也画了一个圈,道:“我发现,若是将辕做成曲状,力则在下端,省却了这浪费的力,一人足矣。”
“而且转向简单,无需费力,前段还可配上重物,以防耕田时直标不能下沉至地里。”
曹操摩挲着浓密的胡须,两眼不断的放光,越来越明亮。
“好东西啊!如此,开垦岂非是功可倍增!乃至三倍!”
“不错,是好东西,”许泽挠了挠头,苦笑道:“但问题就来了。”
“什么问题?”曹操忙追问。
许泽正色笑道:“此物若是冀州用,不出一年就能开垦出耕地百万亩;若是现在于东郡用,在下敢料定,阳谷也能耕出十万亩田,可……用不了多久,冀州还是能得百万。”
领地、治下人丁、豪族均是天差地别,这等犁推及,等同于让袁绍白得。
曹操又看了一眼这简易的图纸。
明白此物,不过是一叶障目罢了,匠人一看就能明白如何改良。
想要瞒住,则必须谨慎行事。
原来如此!
曹操现在眉头紧锁,只觉得万分难受。
怪不得说,不适宜我当下施政,还真不适宜!
子泓真是深谋远虑。
有如此妙物却不能广为推及,早知道不来问了!!
曹操无奈的看了一眼许泽。
同时心中也庆幸,还好,本初兄见都不见他一面,才能让如此人才落到我曹操手中!
“子泓,此物若是冀州亦有巧匠制出,该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