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人生于世,宠辱不惊
昆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章 人生于世,宠辱不惊,一条路要走多远才会是尽头,昆玉,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朝洪应明写过一本书《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其实讲的就是人生的有一种生活状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如同一只蝼蚁奋力的挣扎,可是遇到什么事并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有的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喜欢问一个为什么。曾经有人这样讲过,一件坏事已经发生了,如果你还要不停的复盘,那么这件坏事就等于不停地发生。当然这句话也并不是完全正确,谁都不想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但是如果纠结于过去的错误不断地折磨当下的自己,这件事就永远都过不去。好比是我们在玩一局游戏的时候,卡住了,是绕过去重新开始,开始不停地在这里消磨?
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有限,接触的人也是有限的,当然认知范畴也是有限的,我们只能了解和分析在我们认知范围内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某一个人自称自己万事通,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把自己以专家自居,这个人极大地可能性就是一个道貌岸然的骗子。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够学习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学海却是无涯的,没有人能够做到万事通。一个人如果在某一个领域特别的突出,那么他肯定在某一个领域有着极大地缺憾,比如说有的人在科学方面的研究异常突出,那么这个人大概率在人际交往逢迎拍马方面肯定是个低能儿。因为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肯定是骄傲的,如果一个人肯低下头俯下身子溜须拍马,那么这个人极大的概率并不像众人所说的那样有卓绝的科学素养。
杨摩西这一辈子并不能做到宠辱不惊。宠辱不惊只是一种平常人的追求,即便是那些成就了盛名的名人,也是做不到宠辱不惊的。比如说一个人说自己看淡了生死,看淡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但是这时候要是有个人出来骂他的话,能不能做到心平气和,稳坐钓鱼台?这样的人我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唾面自干的人从未在我的认知范畴内出现,佛家尚有金刚之怒更妄论平常人。
活着是一种状态。如果说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恐怕杨摩西讲不出来,但是他总是告诉自己一切都是为了活着。这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也是生命的第一选择。随遇而安,随缘而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杨摩西这一辈子从走出刘家庄开始就注定了要做时代洪流的一叶扁舟,随波浮沉。
自打抢了日本人的粮食,杨摩西就在琢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