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情绪上来,很多人下意识朝着那一箱箱铁牌涌了过去。
<div class="contentadv"> 在混乱中,一个个木箱摔在地上,铁牌洒落一地。
直至一声枪响,混乱才停息了下来。
伴随着枪响,还有一道无比坚毅的声音。
“这才不是什么一块破铁牌子!”
在众人的注目下,只见朱标从远处缓缓走了过来,来到那散落满地的铁牌前,朱标蹲下身缓缓捡起其中一块铁牌。
然后用手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勋章上的尘土,看着镌刻在勋章上的文字。
忽然高声道。
“吴宏博,凤阳人,至正十四年从征,至正十六年在攻克金陵的战役中失二指。”
朱标抬起头朝着前方人群望去。
前方那些淮西老兵们自动朝两边散开,最后只留下一个老兵站在中央,他左手手掌处赫然断了拇指和食指二指!
这个叫做吴宏博的老兵先是错愕,然后是羞愧,最后只剩下无比的感激。
眼泪就这样不争气流了下来。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头兵,朝廷不仅知道他,而且还记着他受过的伤。
当时是吴宏博从军的第二年,而攻打金陵是一场硬战。
这是老朱打的第一个大城市。
历史上在我国南部的城市中还没有哪个城市像金陵那样更具帝王之气。
其战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无数的老兵在当时身为新兵的吴宏博面前死去,当时要不是有他的伍长替他挡了敌人致命的一刀,他或许早就死了。
他最后能够活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新兵。
不过在那场战争中,他也失去了两根手指,而从此之后他也成了一名老兵。
“朝廷没有忘记我吗.”
“朝廷当然没有忘记你!”
朱标拿起另一块铁牌。
“陈华亮,濠州人,至于正十五年从征,从军二十三载,周身共有箭伤一十三处。”
话音落下,一名老兵脱下自己上衣,露出里头精壮的肌肉,以及上头一个个狰狞可怖的疮口。
谁说只有将军们,才是满身伤痕。
这些老兵们同样如此。
“叶东东,庐州人,至正二十年从征,洪武元年第一个站上大都城头。”
“.”
此时整个军营校场无比的安静,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就这样怔怔看着朱标,静静听着朱标。
等着朱标喊出一个又一个老兵的人名。
直至喊到他们自己的名字!
正如朱标先前所说的,他手中的这些洪武勋章,才不是什么破铁片,而是远比金银珠宝还要珍贵得多的东西!
这一枚洪武勋章上面,除了这些老兵的名字外,下头都刻着一行小字。
在这上面写着的或是这些老兵们为大明受的伤,或是他们取得的功绩!
到最后,朱标的嗓子都喊哑了。
老兵们看到这一幕,再也绷不住了,泪水好似决堤了一般,狂涌而出。
记得。
他们做的一切。
朝廷都记得!
他们原本想要找朱元璋亲口问的问题,如今朱标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个完美的答案。
“够了,太子殿下。”
“够了.您快停下来吧,再这样下去,您的嗓子会坏掉的。”
朱标仍旧继续用他那沙哑的声音,嘶喊着。
在场将近两万名淮西老兵们这时全都自觉地站直了身子,然后单膝跪了下来,朝着朱标施以最为尊敬的军礼。
朱标身后带过来的那些军士,也跟着跪了下来。
只有朱标一人站在那。
朱标看着眼前这些淮西老兵们,然后又是转身看着他带来的中军大营的弟兄们,大声道:“只要是大明的子弟兵,你们所有人为这个国家流过的血,受过的伤,取得的功绩,朝廷从没有忘记.”
“也不会有人忘记!”
“这一切,不仅会刻在你们的洪武勋章上,同样也会一字不落的载入你们地方的县志!”
同样跪在地上的廖俊军,怎么也料不到事情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当初他之所以愿意冒险站出来,正是因为那些淮西将军们答应事成之后,许诺他高官厚禄。
风浪越大鱼越贵。
这种事情,他们这些刀口舔血的人最喜欢了。
如果说原本是有七成把握的话,如今这胜算连一成都没有了。
廖俊军能够清晰感受到周围那些淮西老兵们身上的变化。
他只能是做着最后的挣扎,跪在地上的廖俊军抬起头,看着朱标,开口道:“朝廷一直记着我们的付出,标下感动不已。可标下,还有一事要问太子殿下。”
“还是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咱们从征军兄弟们裁撤的待遇和那些归附军一样,按太子殿下所说,只要是大明的子弟兵,只要为大明流血受伤,取得功绩的士兵,朝廷都记得。”
“那就意味着这洪武勋章,同样不是咱们淮西弟兄们独有的,那些归附军同样也有,是吗?”
汤和见这个不知死活的千户,三番四次站出来挑事,眼里满是怒火,早就想要收拾他了。
却是被一旁的朱标拦了下来。
朱标看着廖俊军,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口道:“廖千户,你认为汤帅与我父皇的关系如何?”
汤和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是发小,更是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结义兄弟。
而且可以说没有汤和,就没有如今的洪武帝朱元璋。
当时汤和在义军中升为千户时,朱元璋还在当和尚。
苟富贵,勿相忘。
汤和一直记着自己这位儿时的弟兄,于是决定冒险给朱元璋写封信。在元末造反、通敌可都是要杀头的,朱元璋收到信把它默默收了起来,他还没决定过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可事与愿违,朱元璋收信通敌的秘密很快泄露了,他被逼无奈只能把自己的命交给汤和。
汤和的一封信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而朱元璋则因为这封信把自己的命赌上。
相互信任,这是过命的交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