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9章 庆柏秘密立储,红楼天子,挽铖,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奉先殿,位于皇宫内廷,西邻毓庆宫,东邻宁寿宫区。
奉先殿的院内建有一座“工”字形须弥座,须弥座的前部建前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须弥座的后部建后殿,面阔九间,进深两间,前殿和后殿之间以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浑然一体。
奉先殿是大明和大周两朝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其建筑格局从明初到如今的大周基本未变,殊异于皇宫里的其他宫院,奉先殿既无左右配殿也无四周廊房,是只有孤立“工”字主殿的院落布局,别具一格。
遵大周制度,不久前的元旦,袁庆柏大祭于奉先殿前殿。今日元旦,袁庆柏则于奉先殿后殿向大周列圣列后上香行礼。
上香行礼之际,袁庆柏在景安帝、承泰帝的神牌前久立凝思……
礼毕,袁庆柏摆驾乾清宫明间,召开一场御前扩大会议。
参会者包括了和端亲王袁嗣纯、忠恭亲王袁嗣绎、谦郡王袁庆松、瑞郡王袁庆树等多位王爷,也包括了以汤承远、詹尔廷为首的多位大臣。
袁庆柏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正大光明”匾额下的天子宝座,高高在上,望着满殿王公大臣,突然正色道:
“九年前的元旦,圣祖禅位于先皇,仅隔一日,正月初三,圣祖当面,先皇于乾清宫建储,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下,即立朕为皇太子之旨。先皇又于遗诏中云,其后仍封朕为郡王、亲王者,盖令朕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
“岁月荏苒,朕躬登大宝已十月有余,距先皇御极之日则已历经九载春秋。虽朕春秋鼎盛,年富力强,然国本之固,当提早建储,以备不虞。”
“朕意已决,遵圣祖、先皇所定之制,今日便在这乾清宫中,诸臣工共同见证,朕亲书建储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下。今日朕于奉先殿向我大周列圣列后上香行礼时,已虔诚默祷此事,以祈天眷。”
这番话回荡于诺大的乾清宫明间,激荡在数十位王公大臣的耳畔,宛如雷声阵阵,回响隆隆,令这群王公大臣纷纷愕然,相仿于昨晚何太后初闻袁庆柏要秘密立储时的反应。
这愕然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其一,袁庆柏实在年轻,年仅二十五岁,且是虚岁计龄,又体魄强健,情势也殊异于承泰帝当年,当年承泰帝之所以那般急着建储,主要因为上头压着太上皇景安帝。
其二,袁庆柏竟也要采取秘密立储的方式,而不是公开册立皇太子。
不过,众王公大臣转而一想,纷纷都能理解。哪怕袁庆柏年富力强,然世事难料,也有可能遭遇不测,提早建储,可备不虞。而经历过景安、承泰两朝,现在袁庆柏秘密立储才是英明的决定,也遵循了承泰帝的建储方式,公开册立皇太子则不是明智之举了。
建储是天子的权力,别说王公大臣了,哪怕是皇太后,都无权干预。
何况,凭袁庆柏现在掌控的皇权,哪怕有王公大臣斗胆提出异议,也难撼其建储之决。
于是,袁庆柏在众王公大臣的亲眼见证下,端坐于高高在上的天子宝座,御笔亲书了建储谕旨,一式两份。
谕旨诏曰:“皇三子延谌,乃皇考命名,朕之嫡子,皇后所生,聪明贵重,天赋异禀,气宇不凡,昔圣祖、皇考皆钟爱,朕亦为钟爱。于天隆元年正月十五日立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社稷之重。”
亲书着谕旨的袁庆柏,思绪万千,数度情难自禁,笔锋微滞。
“怎么这么快就轮到自己立储了呢?”
“当年同在这座乾清宫中秘密立我为储君的皇祖父、父皇都去哪儿了呢?”
“虽说延谌现在瞧着是个好的,然而他毕竟才七岁,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这辈子究竟能活到多大岁数?是遭遇不测而英年早逝?还是能活到七十岁八十岁甚至九十岁?延谌将来会不会比我更早离世?”
“我这位天隆帝究竟会让大周成为什么样子?是不是能如我期望中的那般盛世昌隆于这个星球?”
袁庆柏思绪万千,也感慨万千,好容易写完了一式两份的建储谕旨,一份他自己收藏,另一份密封于锦匣,依然是在现场数十位王公大臣的亲眼见证下,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下。
说是秘密立储,又确实不算保密。
现场数十位王公大臣,几乎一致推测到,此次袁庆柏所立的皇太子是袁延谌。
尽管如此,此次秘密立储,要好过明立皇太子。
比如,将来袁庆柏若想更易储君,不会很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