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八章 西洋教士,红楼从辽东开始,键盘战斗家,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玉米和番薯不同。
在早先的资料中,美洲的农作物都被学者们公认,属于哥布伦发现后传入说。
也就是说很多美洲的农作物,都是通过西班牙人或者葡萄牙人传入中国的。
例如番薯就是被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到吕宋,后来被番薯之父陈振龙,冒死于万历二十一年偷带回福建。
中国因为大明的战神皇帝,导致陷入了几十年的战乱, 大周取明而代之,早已物是人非。
虽然环境气候没变,国家制度小小变动,而人却都变了。
没有陈振龙,就没有人从吕宋带回番薯,这一点唐清安并没有太过意外。
西班牙人在吕宋种植了几十年的番薯,直到出现陈振龙,才带回大明。
没有陈振龙, 历史不会有王振龙,李振龙去带回番薯。
玉米和其他美洲农作物不同的是,经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此物是在哥布伦发现新大陆之前,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古代云南人称为西番麦,西番谷等名字,透露着玉米是从古人所理解的西番地区传入中国的。
现代人认为的西方,指的是欧洲。
在元代至明中叶以前,西番是指云南与西藏缅甸交接的地区。
美国著名学者劳费尔就提出,玉米是由西南陆地传入中国,中国学者游修龄等众多学者,他们的论文中, 国内外观点一致。
先从欧洲传到印度, 缅甸,然后由印,缅传到中国西南地区。
所以玉米是一定能在国内找到的,只不过从金陵到福安, 再从福建去云南,一路万里之遥, 以如今的交通条件,属实遭了大罪。
所以冷子兴,是有大功的。
李成贤来到总兵府,见到了将军的叔叔,几人寒暄一番,才见到将军说的奇物。
拿起来观看的细致,李成贤从来没有见过这等农物,将军说此物比蜀黍的产量高,且更管饱,他有几分怀疑。
这形似棒槌,竹笋的东西,大多数呈黄色,但是夹杂着红,白,黑,斑数种眼色,看上去就十分的古怪。
冷子兴在一旁, 兴致勃勃的介绍此物如何育种, 如何播种,如何收获云云。
李成贤点点头,看向了将军。
唐清安知道李成贤的疑问,不过他对玉米有信心,后世全世界三分一的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是经得起考验的。
清朝末年东北的大豆和蜀黍落为二线,主要种植玉米,也是经得起考验的。
唯一不确定的是,大规模在东北种植,是清朝末汉人闯关东之后,相差了三百年,缺了这三百年的功夫,玉米如今有没有适应东北的土壤。
对这些农事,他虽然不懂,但是却有资料可以借鉴。
根据盖州县志,清朝初年,玉米终于传入了东北,最开始在辽宁种植。
康熙年间就成为了贡品,可见现在的玉米是可以在金州种植的,不确定的就是产量。
哪怕产量低,唐清安也准备推广玉米。
一则它的上限高,二则它的营养价值,远高于蜀黍。
不过这才一袋子玉米,培育育种都不够,想要大规模扩产,不是两三年之功可成。
听完将军的想法,李成贤这才露出笑容。
先从培育开始,一步步找到合适的种植方式,而不是没看到成果就要强制推广,这才是老成之见。
既然如此,李成贤心里的负担放下,对此物有了期待之感,从总兵府离开,去找来一些老农,专门划了田地,用来试种此物。
冷子兴归来金州,且不提唐清安送了他一门生意,只说万里之远的澳门。
贾琏通过粤海将军的关系,牵桥搭线找到了一名懂红夷话的商人,坐着他的船。
才下了港口,被一个光陆怪离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这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众多的船只来来往往进出港口。每当一艘船靠上码头,码头上的苦力们就争抢着活计。
船老大或者找熟人,或者找最强大的一伙,这些人把货物搬运下码头,或者把码头仓库里的货物搬上船。
还有许多果然如传说中一样的红毛人,身材高大,毛孔粗狂,嘴里说些叽里咕噜的怪话。
和中国各地的方言完全不同,贾琏也出过京城,去过各地为贾府奔走关系。
原来还想着,凭自己掌握的方言,了不得几日里也能和对方说上话,这般看来幸亏粤海将军为他找了一个通译先生。
“贾兄,这里可是与内地不同吧?”
这商人其实是走私之人。
大周没有隆庆开关,所以是禁止出海的。
而且广东的粤海将军为人本分,也是重视传统的人,禁海之策历经两朝,在他看来乃是国策。
所以也没有和前世大明一样,有大明沿海有官员作为中介,海商走私获得货物,通过这些官员流转内地,形成完整的商络网。
缺少了这个关键的中转环节,贸易量就做不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