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楼醉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6章 民事(上),晚明海枭,朱楼醉茶,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好在背靠人多地少的大明,林海只需给农民多分点田,再把税率定得比地主的田租略低一点,那就不愁没人愿意来东番种地。
<div class="contentadv"> 而且林海还不收人头税,丁税这东西早在唐代两税法实施之时就已摊入田赋了,后来各朝再在两税法的基础上加收丁税,这是百分之百的苛政。至于康麻子的“永不加赋”和他家老四的“摊丁入亩”,那更是槽点太多。
再加上林海是不会摊派徭役的,他准备用雇役加上从海外买奴工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财政将会是完全白银化的。
综合这几点,征收重赋可能并不会对东番农业的发展造成太大影响。
相比之下另一个问题更加致命,那就是要保证高额田赋的征收,林海必须要改变两千年来皇权不下县的现状,他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基层行政人员,以保证掌握治下田产的实际情况。
为了保证廉洁度,在监察系统上也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总之像大明那样一个县就十几个官员是绝对不行的,这个问题目前还不算突出,但等人口和田地多起来后将会越来越严重。
此外,工商业的管理远比农业复杂,这将导致行政人员数量的进一步膨胀。林海需要大量能写会算的人才——这就是他对方秀娥所言“教育为先”的实际含义。
“秀娥,义学这边还有什么困难吗?”林海在万华义学视察了半天,得知当前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已入学后,感到十分高兴。
这得益于他胡萝卜加大棒的教育政策,一是不收学费,二是凡是家中适龄儿童未能入学的,田税再加三成。这般软硬兼施,才使得目前的一千多户移民乖乖地把小孩都送到了义学。
听到林海的话后,方秀娥思索了片刻后回道:“暂时还没有,不过学生数量再多一些,义学的老师就有些不够了。”
林海点了点头,目前万华义学中就读的大约有八百个学生,二十个老师的数量确实是有些捉襟见肘。
他转头问珠娘道:“秀娥说的这事,你看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珠娘想了一下道:“眼看就快要立秋了,户政局比之前会清闲一些,我看不如调些人手到义学这边。义学里毕业的学生越多,我们可用的人手也就越多。”
“你对教育为先这四个字倒是理解得很透彻。”林海笑着对珠娘回道。
台北地区是亚热带气候,只能种双季稻,立秋之后就没法再播种了,眼下开荒的工作已基本停下,移民们都在抢种晚稻。
由于时间仓促,这批移民开荒时其实是没有经过事先规划的,田产分配、丈量登记的工作实际上是和开荒同步进行的,因此户政局这段时间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
就连林海和珠娘,这些日子的工作重心也都在户政方面,直到今日才有空来义学看一看。不过眼下到了播种的时候,户政局反倒是没那么忙了。
“这么说,我的办法可行?”珠娘感到很高兴,最近这一个多月,林海几乎是在手把手地教她如何管理民事,到目前为止,她还很少能得到夸赞。
“不行,因为我打算成立新的部门了。”林海说着转头对身边的蝰蛇道,“你去一趟关渡,把伦第一给我叫过来。”
感谢江雨江雨打赏1500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