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六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4章 神话(公子),影视诸天从流金开始,江六丑,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秦朝,书法、律令、断狱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对国家治理深刻理解的体现。
秦朝,一个以法治为国家根本的王朝,对公子的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公子们自幼就要接受严格的教育,这些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修养,更包括对法律深入的理解和实践。因为在秦朝的历代君王看来,“法”是维护帝国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他们深知,只有当每一位公子都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法律,才能够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秦朝之所以能够连续出现六代贤君,这不仅仅是因为运气好,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贤君的出现,是因为秦朝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体系,这套体系培养了公子们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即便是对商鞅变法深恶痛绝的秦惠文王,虽然能够诛杀商鞅,却无法废除他留下的法律。这说明,秦朝的法律已经深深植根于国家的治理之中,成为帝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意外。在淳于越的教导下,扶苏这个异类出现了。
“山有扶苏,香草佳木。”
秦始皇能给自己的长子取一个如此文雅的名字,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这个长子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扶苏能成为一个品行仁厚的治世贤君。
嬴扶苏确实也不负秦始皇的厚望。
扶苏俊雅挺拔,温润如玉,淡然高华,谦逊有礼,算得上一位谦谦君子,成长于政风良好的秦国宫廷,又接受了良好的学识教育和治国培养,连赵高(原历史的)也赞叹扶苏:“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
作为长子,虽未明说,但秦始皇却一直将扶苏当成大秦的皇位继承人来培养,是事实上的大秦储君。
大秦以战止战,一统天下。为了巩固统治,弥合六国,始皇帝修驰道、修长城,拓南越、开北边,百姓们付出了终结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富强必须要承担的一个历史痛苦期。
其实始皇帝早有调整政策的准备,当秦朝上下都在学法入仕、以吏为师的时候,秦始皇偏偏给扶苏找了个儒学大师淳于越,当他的老师。
秦始皇虽然尊崇法家,但对待诸子百家的总体态度是开明的,他吸收六国的诸子学生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
淳于越,就是秦国博士集团的首领人物。在淳于越的辅导下,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钻研儒家典籍,重视“以德化民”,倡导“顺民之情而与之休息”、“约法省刑”、“轻徭薄赋”的治国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秦国急需休养生息的现状,这种仁治理念也为扶苏赢得了贤名,使其在民间颇具好评。
秦始皇这一举动,其实已经明白无误的彰明,在他身后,秦帝国的国策会逐步改变,与民休息等仁政善举将会实现,大秦帝国将在修正航向后继续稳步前行。
秦始皇做事坚决果断,冷酷无情,而太子扶苏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对父皇焚书坑儒的行为非常担忧,多次向秦始皇谏言。
而以法家治国的秦始皇万万没想到第一个反对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如此看重的太子,他觉得太子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性格太仁慈,这将来不会是一个治国的好君王,于是把扶苏发配到了北方,让他跟蒙恬一起去守卫边疆去了。
实际上,秦始皇此举也有精心保护扶苏之意。让扶苏戍守边关,监军蒙恬,显然是历练多过处罚,始皇帝其实希望扶苏通过戍守边关,在军中磨炼性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不失仁义的基础上,练就刚毅果敢的性格。
更重要的是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将军,掌握的是大秦最精锐的军队,此举实际上有托孤扶苏于蒙恬之意。把扶苏交给蒙恬,实际上是为大秦后继之君找了最大的实力靠山。
但扶苏这事,终究还是使得秦始皇意识到,必须加强对公子们的律令教育,以确保国家的未来不会因为缺乏对法律的理解而陷入混乱。
在这个背景下,易华伟的优势就显得格外突出。他不仅擅长书法、律令、断狱这些基本技能,更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能够让喜好玩乐的胡亥也能心悦诚服地投入到律令的学习中。
因此,嬴政看易华伟倒是越来越顺眼了。
“哈哈哈~”
秦始皇抚了抚胡须,环顾群臣,看着李斯聊起了今日的正题:
“古人二十而冠,秦制,公子二十一方冠,带剑。但朕思及黔首十七傅籍,故公子冠礼,亦与黔首同,以示律令之下,公子与庶民皆须尊之!”
在这里就得提一下分封制了。
王绾曾向秦始皇提出对皇子们进行分封,在他看来,周能存在千年,分封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能让各诸侯国相互牵制,使国家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秦始皇也觉得王绾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就召集群臣一起商量分封的事,但李斯觉得分封很不妥。
他的理由是,刚开始被分封时,这些诸侯王们之间确实很和睦,可是时间一长,他们就开始不满于现状,甚至到了后来开始相互残杀。虽然说分封制让周王朝存在了很多年,但最后周王朝也是败在了这种制度上。秦始皇既然已经称自己是始皇帝了,那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自己打下的基业有千秋万代的发展,自然不能像周王朝一样灭亡。最后秦始皇没有采纳王绾的建议,于是造成了秦始皇的儿子们没有被分封为王。
秦始皇认为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王,就算他已经改为始皇帝了,可他还是帝王。如果再把他的儿子们都封为王,那么一个国家中王也就太多了。而且封王太多势必会造成他的儿子们不团结,为了争夺权力,很可能会发生兄弟间手足相残的事情,而这是秦始皇不想要看到的。
而且这些王爷如果都想壮大自己的地盘,那很可能才刚刚统一的国家,又会分裂成之前很多个诸侯国的局面,自己就等于白忙活了一场。这么王爷都是自己的孩子,诸侯争霸必然要打打杀杀,这么多儿子,无论谁输了他都会心疼。干脆不给他们封王,这样他们就不会想着扩大自己的封地而互相残杀。
秦始皇已经废除了分封制,如果再给儿子们封王,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经过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完成了国家统一,他也看到了分封制带来的弊端。这个时候为了让王朝更加稳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分封制废掉,采用新的制度。于是秦始皇采用了郡县制,这不仅能改变之前分封制的弊端,还能把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中。
掌握了大权以后,说话也就有分量了,无论是那些大臣还是儿子们,都会乖乖听话。虽然他这么做是想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牢固,但是这种制度确实比之前的分封制更加先进。才刚废除分封制,如果这个时候又给儿子们封王,那么那些大臣们肯定会觉得秦始皇说一套做一套,这种打脸的事情他肯定不会做。
但这也造成了那些儒生抨击他的理由:“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按照秦律,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虽然作为皇帝的直系宗室,依旧拥有崇高地位和享受,可一旦皇帝驾崩,这些旧日公子,往往会迅速失去富贵。
在法律上,公子们只要没有功劳,便依然是“庶民”,不能得到爵位,也不能担任对应的官职,比如执掌军队等。
所以诸公子及冠后,总会想方设法,找点事情做,至少也要有被皇帝提升爵位的理由,这样才能避免富贵迅速消失。
这也是秦始皇想将及冠的年龄提前的原因。早点让儿子们行成年礼,早点给他们找点事做,方便给他们爵位。毕竟,再怎么说,都是自己儿子,总不能真让他们当庶民。
(本章完)
www.yqxsg.cc。m.yqxsg.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