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5章 积极入股,鹅的三国,中更,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雒城,张肃、王甫、黄权等人先一步返回。
他们身后,是奔赴成都赴任的新益州刺史李封。
如果雒城方面同意,李封经过时出城迎接即可;若是执意反抗,李封入成都时,就到了双方开战的时刻。
打仗最麻烦的就是前期调兵,以及后期追剿残兵。
如春秋时那样双方合兵一处,一场决战定胜负才是高效率的战争方式。
雒城内,张松坐在主位,捧着一卷帛书,上面的金简书虽然确实让他眼前一亮,可字迹要求让他心情沉重。
本以为按着传统或常识,许多降臣会擢入大司马幕府。
哪怕起步低一些,也能熬资历,外放县令长,一步步升上来。
可对梁王国降臣的处理就显得有些粗暴,几乎没有简拔、擢入大司马幕府的人。
只给出一个名单,要将一批蜀中大姓、名士代表,以及优秀青年士人迁往长安大学。
张松可不想离开蜀中,也不想去长安大学。
他对长安大学也有所听闻,自然清楚王粲、蔡学将长安大学视为禁脔;自己这批蜀中大姓、名士抵达,不管有没有那个意思,一定会引发王粲等人的反击。
长安大学会被搅乱,王粲、蔡学在意的是未来长远利益;可现在蜀中本就有丰厚利益,何苦去跟那些人去争什么未来收益?
但黑熊给出的条件十分苛刻,除了如似人质的‘充实长安大学’计划外,还剩下一道仿佛要将蜀中大姓逼反的检地令。
虽然不涉及利润最丰厚的蜀锦产业,但土地才是一切的根本。
检地令不涉及人口,也不涉及田税,只是单纯要统计各县的田产。
但掌握了田产,等于间接掌握了当地的人口数据,以及税赋潜力。
张松将帛书转给王商,不快问:“国山,大司马真要检地?”
“是。”
王甫端坐下首:“绵竹所屯乃虎狼之师,大司马固然能约束其众。但仅仅靠严令、威刑是难以长久的。故而要施行检地,若有违抗、瞒报者,自会沦为虎狼的口粮。”
王商放下帛书转给身边一个高氏大姓,阴着脸说:“今日能检地,明日就能稽核各家资产,后日就会制定重税。”
高氏大姓将帛书转给下首一个人,似笑非笑说:“今大司马纠合汉中之众,邀结东州兵心,前后能受其驱策的不下十余万兵马。此皆详实可查之事,还请诸位慎重。我高家传家不易,检地也可,重税也可。”
帛书往来传递,传到王累手里时,他说:“我益州本是天下之偏隅,文化不昌。今中原大战道德不存礼仪失散,而本州不退反进,若如大司马所令,使大儒、经士充入长安大学,就恐本州后继无人。”
如王累忧虑的那样,很多人对大儒、名士迁入关中并没有多少抵触;迁走这些舆论领袖,这部分人的影响力消退,等于其他人在本地士人群体中影响力上涨。
可后果也是沉重的,会让后辈失去良好的教育。
教育差,就容易被骗;被外地人教育,以后就会向着外面的人说话,这后患更大。
大厅内一些人开始交头接耳,因无法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而显得急躁,讨论声音也趋于喧哗。
上首张松独坐,自然也清楚蜀中毫无反抗的力量。
剑山栈道被突破,哪怕蜀中有抵抗、对抗对方的兵力和士气;可大多数人家业丰厚、殷实,反倒生出了怯战、避战、投降输一半的心思。
战争成本拔高,风险暴涨,死亡会波及自身时,没几个人会愿意支持全面开战。
这输了,不仅仅是资产减少那么简单,王允之三族,河东、太原抄家的广大士人就是前车之鉴。
益州的富庶,使得这些人很想反抗,恨的牙痒痒,可就是顾虑重重舍不得拼命。
再说了,益州就这么大;没有外敌的时候,内部斗争也是激烈的很。
这种场合,谁敢发表极端言论……真有可能会被仇家记在小本本上,然后转呈大司马幕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