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0章 试探反扑,鹅的三国,中更,御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汾水之上,刘阿升坐在甲板上看着两岸田野。
他神情阴翳,整个人闷闷不乐。
与他随行的刘琰则摇着一柄折扇,时不时抹开把玩。
这是一柄黄绢装裱的折扇,一面题字‘百折不挠’,另一面则是红梅图。
他的折扇配图、文字也算中规中矩,他还见过一些只适合私下把玩的折扇,配图简直不堪入目。
长安城聚集了太多士人,总有那么些士人既不肯吃劳动的苦,又干不来翻译龙骨文的工作。
偏偏还想住好的,吃好的……一些掌握特殊技艺的士人,就开始从事风俗业。
大概关中也有意刺激人口繁衍,对这些伤风败俗的士人行为也就听之任之。
这种折扇少部分流入辽东,俱是天价,很受东夷、三韩贵族的喜爱。
因此刘琰这次凑了许多钱,也抢到了护送阿升公子来长安求学的机会。
他没别的意思,只是想顺路多挣点钱。
“那就是大司马所牧鹅群,据说大司马牧鹅有术,能演练战阵。”
随船一名卫士站在船头,指着远处河畔白花花的鹅群讲述。
刘阿升也站了起来,眯眼去看,那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白,皆在汾水北岸。
岸边垒土为墙,用芦苇搭棚,一座座鹅舍井然而立。
小船队还在顺流而下,刘阿升也看到了两岸各种堡垒。
每相隔十几里,岸边就有建好,或正建造的水车。
将至申时时,一处南岸码头处几十人簇拥着车马在等候。
刘琰见了,也就整理衣衫,还不忘抹开折扇看到是红梅图,这才放心将折扇倒插在腰后。
岸边,舟船停靠,几个刘备派来的老卒就在码头眺望。
望见刘阿升,当即呼喊:“果然是阿升公子!”
“公子!”
几个人接住船上抛来的绳索,赶紧协助拉扯,让舟船靠近码头。
领头之人就对刘琰说:“威硕先生,小姐已在观中设宴,命我等来迎阿升公子。”
刘阿升就问:“两位妹妹近来如何?”
“回公子,大小姐、二小姐颇受东乡夫人喜爱,大司马时常赏赐,不曾受过委屈。”
“这就好,这里终究比辽东好。”
刘阿升打量岸边等候的队伍,其中有一些空车,也不觉得意外。
为了让两个女儿日常交际时不被人看轻,刘备没少往这里送辽东特产。
这对姐妹在身边老仆指导下,也将一些奢侈品回赠给辽东。
在刘阿升看来,这就是一条脱离监管的走私渠道。
但受益人是关中勋贵的女眷,又规模有限,这才没有引发什么议论。
此处下游三十多里处,元始号战舰停泊岸边。
黑熊握着一道公文眯眼审视,良久才看身边的杨俊:“我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
杨俊双手接住公文阅读,是雁门郡守申屠备的奏表,这个老头假借给朝廷上表的形势,诟病《职田令》。
奏表是写给朝廷的,没有天子,自然是公卿集议,按道理应该是大司马黑熊、持节侍中司隶校尉钟繇、太常卿韦端,以及侍中刘艾,尚书令裴茂一起集议。
按着职田令要求,申屠备要耕种两千亩地;作为一郡长吏,他承租的自然是最为平阔、灌溉方便的良田。
他耕种之时,也有部曲、子弟、仆僮、故吏、门生协助,所以两千亩对一郡长吏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负担。
而两千亩良田的产出,主粮就在六千石左右;一些灌溉、肥沃的膏腴美田,能达到实验室产量,亩产七石;也不乏放卫星,宣传亩产九石的。
但大规模耕种,最肥的田,也就亩产六石、七石,两倍于良田。
而在《职田令》下,黑熊顺手扣掉了官吏的俸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